“蓝盔”老宋的“绿色梦想”

2019-12-15 00:00解放军报·■张铁梁

  老宋不老,四十多岁,身材健壮,方脸阔口,鼻梁上架了副眼镜,透着斯文。老宋全名叫宋代军,是中国第7批赴马里维和医疗分队一名放射线技师。除了本职业务素质过硬外,老宋还有一项令人佩服的“中国功夫”——植树、种菜。

  不来马里不知道还有这么酷热的环境。12月份,国内的东北地区已滴水成冰,马里却依然赤日炎炎,着实让这批来自黑龙江的维和队员长了见识。此时已是马里最凉快的季节,每天最高温度仍在30摄氏度以上。

  与国内的四季不同,马里一年只有三季:热季、雨季和凉季。由于加奥维和任务区位于撒哈拉沙漠南缘,雨季也下不了几场雨,短短的雨季过后直到下一个雨季来临之前,不会再有一滴雨水落下,干涸的大地覆盖着厚厚一层红土粉末,一脚下去尘烟四起。

  现在正值马里的凉季,放眼望去,野草都枯死了,灌木丛零星地点缀在干涸的土地上。而联合国驻马里综合稳定团中国二级医院营地,却是另一番景象。前几批维和队员栽种的树木有的已经碗口粗,郁郁葱葱的树冠繁茂生长。

  一个月前,队里组织人员对树冠进行了修剪。剪下的树枝被扔到一边,老宋看到后突发奇想,将树枝截成一段一段插在了土里。

  “这能活吗?”看着老宋忙活,我不解地问。

  “说不好,万一活了呢。”老宋不紧不慢地说。

  从那以后,每天雷打不动,老宋要给那些树枝浇三遍水。水在马里是宝贵的,不能浪费,浇地的水都是用处理过的生活污水。虽然按时浇水,但中午骄阳炙烤大地,粗粝的沙土被晒得发烫,我总觉得老宋是在白忙活,辛辛苦苦地做了无用功。

  20多天过去了,老宋依然如旧。有一天,我好奇地过去看了一眼,惊讶地发现有几截树枝上竟然冒出了绿豆大小的嫩芽。翠绿的嫩芽抱作一团,还未张开,和那干枯的树干形成强烈对比,在这满眼枯黄中,只是那么一点点就让人看得心生欢喜。

  老宋还是一脸平静,说:“等到长大点就把它挪到其他地方去,咱们为以后的维和队员多留下点绿色。”

  “你这是应了那句老话,‘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啊!”我给老宋竖起了大拇指。

  其实,老宋自来到维和任务区,空闲时间就跟“种地”较上劲。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咋办?戴着眼镜的老宋一看就不是蛮干的人,他发现每台空调工作时都会滴下冷凝水,在滴落冷凝水的位置,他埋下丝瓜、黄瓜的种子,没想到靠着那滴滴冷凝水,一粒粒种子竟然生根发芽了。在老宋的精心照料下,在这“叶菜不长叶、瓜菜不结瓜”的地方,收获了根根翠绿的丝瓜、黄瓜。

  老宋说,你别看现在种的植物长势喜人,其实刚开始不是这样。种子种下去,浇上水两三天就能发芽,可就是不长个。出身农家的老宋知道,这是因为土壤没有腐殖质,光靠上化肥不管用,必须得改良土壤。咋改良?他先搞了一块试验田,到处收集枯草败叶、果皮烂菜,埋在红土下面。你还别说,过了一段时间,种的菜开始长个了,丝瓜结的一棵比一棵多。老宋把这点改良后的土壤当宝贝疙瘩似的装在矿泉水桶里,分散到很多地方,这才有了后来空调下面结出丝瓜、黄瓜的喜人景象。

  “离瓜果飘香虽然还有差距,但也算是小有成就了。”老宋高兴地说。他时不时会摘几个嫩丝瓜拿到炊事班,洗净切片放到煮沸的水里,再打几个鸡蛋进去,便是一锅新鲜美味的丝瓜蛋花汤,大家就有了口福。那种丝瓜特有的清香气味,让人忍不住想多喝两碗。

  老宋对我说:“你看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只要我们用心守护,种子依然会开花结果,树木仍能开枝散叶,生命就会有奇迹发生。这不正像我们的维和工作么,播种下希望,守护和平的种子萌芽生长。”

  老宋计划着,在完成任务回国之前,要栽种下30棵树,把更多绿色留在营区,留在马里。

  上图:在宋代军的精心培育下,黄瓜种子生根发芽、结出果实。

  张铁梁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