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时代的眼光看待官兵,充分发挥官兵主体作用

2020-01-19 14:54解放军报客户端·​赵建雄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鲜明地提出,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广大官兵是基层建设的主体,是部队建设的主人和完成各项任务的主要力量。离开这个主体,再宏伟的战略目标也不能实现,再先进的武器装备也发挥不了作用。推动基层建设发展进步,根本的是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用新时代的眼光看待官兵,充分相信、依靠和发挥好广大官兵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

“相信谁、依靠谁”是军队建设理论与实践的一个重大原则问题。我们只有坚定地相信和依靠广大官兵,增强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官兵的积极性主动性,挖掘他们身上的巨大创造力,从而不断推动军队建设向前发展。部队的基础在基层,在士兵,离开基层广大官兵,离开广大官兵的广泛参与和积极性、创造性,基层建设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失去了基础。充分相信和依靠官兵,既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军事领域里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军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指出:红军的物质生活如此菲薄,战斗如此频繁,仍能维持不敝,除党的作用外,就是靠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实践一再证明,无论是战时打胜仗,还是平时搞建设,广大官兵始终是军队的力量之源。坚持用信任的眼光、欣赏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看待官兵,最大限度激发官兵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能凝聚起推进基层建设、夯实强军根基的强大力量。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和最高目标,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发展的。然而在社会发展、经济腾飞、信息爆炸的新时代,担负民族复兴使命的基层官兵身上有其特有的“标签”、特有的“拗劲”和“任性”,喜欢“不走寻常路”,他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不免让人“另眼相看”。特别是,随着“00”后官兵逐渐取代“95”后成为兵源的主体,全新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也随之来到了军营,冲击着传统的价值体系。“网时代”“二次元”“拇指族”等具有鲜明特征的“新时代”官兵已经被时代打下了深刻的烙印。面对新时代官兵展现出的新特点,有的带兵人却用固有的思维模式去审视新时代的官兵,对基层官兵作用看不上、特点看不惯、冷暖看不见。导致背离了“基层至上、士兵第一”这个我们党建军治军的一贯思想,背离了深刻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最基本的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基层至上、士兵第一,必须站在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的高度,深刻理解把握其本质内涵和实践要求,增强贯彻落实的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必须时刻牢记,心里没有官兵就是忘本,违背官兵意愿就是错位,漠视官兵疾苦就是失职,自觉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放在基层是否需要、官兵是否满意上,体现在依靠官兵智慧上。

用新时代的眼光看待官兵,就要充分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要坚持集智于官兵。部队实践证明,基层官兵蕴藏着无穷智慧和力量,是党委决策最丰富最可靠的信息资源和智力支撑。追求成功、渴望成才,是当代青年官兵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他们投身军营、建功立业的重要动力源泉。基层官兵思想活跃,民主意识、进取意识增强,是部队建设十分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尊重官兵依靠官兵,就要因势利导,切实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多一些调查研究、多一些现场办公、多一些眼见为实,坚持贴近基层、贴近一线、贴近官兵,集基层官兵之智、攻基层建设之难,真心实意地听取和吸纳官兵的意见,把官兵的自身特长和岗位实践结合起来,把个人爱好和部队建设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官兵投身部队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官兵那里取得建设全面过硬基层的“真经”,请官兵为“治愈”制约部队建设发展的“疑难杂症”开出药到病除的“金玉良方”。要坚持问效于官兵。基层是部队建设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扎实,坚如磐石,部队所有工作都要靠基层去落实,同样部队全面建设怎么样,基层官兵最有发言权,官兵是否满意始终是“第一标准”。这个“标准”要主动接受官兵的监督和评判,只有坚持问效于官兵,才能切合实际解决制约部队科学发展的关键要素。要坚持惠及于官兵。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关键在为官兵实实在在地办事解难,努力为官兵搭建全面发展的好平台。“官兵无小事”,我们要从关心关爱基层官兵出发,想方设法为基层排忧解难。事事处处把官兵的利益摆在首位,时时刻刻把官兵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想官兵之所虑、察官兵之所盼、帮官兵之所需,全心全意为官兵解难排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人翁作用,部队建设的基础才能稳固。

群策为之则无不成,群力举之则无不胜。学会欣赏官兵其时代特质,挖掘其巨大潜力,发挥其聪明才智,想官兵之所想、急官兵之所急,官兵们才能集中精力为部队建设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为实现强军目标不懈地努力奋斗。

(作者系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