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军队的不解之缘|兵记者用光影文字记录军营美

2018-08-07 16:57解放军报客户端·魏巍 朱好

“兵记者”是发掘基层新闻线索,活跃在基层一线的普通一兵,他们是部队的倾听者、书写者,他们用亲切的语言和最接地气的视角,呈现出官兵最真实的一面,见证着基层官兵练兵备战的火热景象。

有这样一位“小有名气”的兵记者,入伍8年他先后成为新华社、人民图片、光明图片、视觉中国的签约摄影师,在各大媒体发表了优秀稿件2000余篇,先后被表彰为“武警部队百名优秀士官”、“新华网·人民武警先进个人”、“解放军报社记者部优秀通讯员”,作品入选国家网信办第二届“五个一百正能量作品”,2017年还获得了“中国武警新闻奖”,他就是武警北京总队执勤四支队新闻报道员——姜润邈。

春去秋来八年如一,他始终奋战在新闻第一线。入伍之初,姜润邈未曾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兵记者”,由于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写了好多文章都石沉大海,灰心丧气的他开始打起了退堂鼓,那段时间,他多次想要放弃,但是单位的领导一直给予鼓励,并帮他制定学习计划,为他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于是,姜润邈开始从基础学起,每天认真思考揣摩单位发生的事、开展的活动。连续数月模仿报纸上的报道写下标题、导语、正文,一摞厚厚的本子里装载了他努力的汗水。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写作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无数次投稿失败仍坚持不懈,终于有一天报纸刊登了他一条大约100多字的新闻,让他尝到了幸福滋味,于是姜润邈为自己立下目标,一定要成为最好的新闻人。为此,他一方面自学《新闻入门写作》《新闻采访学》《军事新闻学》等理论书籍,另一方面,他深入基层一线,为烈日下的一张训练照可以蹲守几个小时,为写好魔鬼周纪实他亲历特战队员的训练之苦,挖掘出一批批鲜活的新闻素材。在从事新闻工作的第一年这个倔强的小伙子就被评为了“新闻宣传先进个人”。

姜润邈摄影作品

在路上,心中才会有时代;在现场,心中才会有感动;在基层,心中才会有群众。

今年新一代共同条令颁布,单位首次组织军属参加授衔仪式,为了把这个暖心的“首次”记录好,他加班加点写稿,活动结束后立即送到报社,报社临近下班,他鼓起勇气敲开了值班副社长的门说明了情况,报社领导十分感动,经过修改,一篇《幸福就是和你一起分享荣耀》的新闻第二天一早呈现到了大家的面前。

姜润邈摄影作品

去年,国庆期间,当得知一位老人含泪给执勤的战士送了一封感谢和一个10块钱的红包后,他立即赶赴基层核实情况进行采访。一条《因为10元钱70岁老人哭两次》的新闻刷遍了全国人民的朋友圈,登上了微博热搜榜,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军网、中国青年网等媒体纷纷报道武警官兵帮助70岁老人的事迹,而他一个计划好的国庆小长假就这么没了,他甘之如饴。

姜润邈摄影作品

2016年7月战友执行高考阅卷现场任务时,他背着摄影器材,顶着烈日,冒着高温坐公交车跑到了距离机关30多公里的清华大学挖掘素材。第二天几乎北京市所有报纸头版或者重要位置都出现了武警官兵值守高考现场的新闻,但他自己却因脱水住进了卫生队。这样的故事不知发生了多少……八年间他用独特的视角记录着部队官兵的风貌,点缀了官兵多彩的生活。

姜润邈摄影作品

一个人的成长来源于辛勤的双手和对军旅的情感,第五年面临退伍时,北京有几家知名的报社想聘请他,一位老总更是说:“来就直接转正!”,但是他婉言谢绝,选择了继续留在部队服役。

姜润邈入伍8年来获得的证书

因为热爱,所以倾心,情在心中,所以跃然纸上!从一名新闻门外汉到小有名气的武警兵记者,一支劲笔,一组镜头见证了姜润邈脚踏实地、奔赴梦想的成长历程。平凡的岗位有着不平凡的人,也做着不平凡的事情。他说:“要把首都武警的感人故事分享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