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合”者胜

2022-10-05 00:00解放军报·■胡建新

  “合”,即两种及两种以上事物聚集到一起。战争是人与武器、智谋与实力、精神与物质等诸多因素的集大成者,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合”的产物、“合”的较量。战争领域之“合”,按程度不同可分为组合、混合、融合等方式和形态。

  组合,就是将两个及以上物体组成一个集体。自然科学告诉我们,同种同量的元素,因组合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物质。如,人体中的蛋白质由20种氨基酸组合而成,因不同的组合方式,形成了不同的蛋白质,有的构成内脏,有的构成皮肤和神经。又如,相同的碳元素,因组合方式不同,有的成了坚硬的金刚石,有的则成了柔软的石墨。战争形态的发展变化,使军队的组合方式也随之不断地发展变化。18世纪至19世纪初,一次战役进攻正面一般只有6至12公里、纵深4至6公里,军队的作战编组还只是适应在狭小范围内实施攻防的需要;日俄战争期间,最大进攻正面达到150公里,于是出现了集团军编组;一战时期,德军曾用7个集团军在340公里正面上发起进攻,于是出现了方面军作战组合;二战期间,苏军向正面3700公里、纵深1200公里的敌占区发起反攻突击,并使用了大量坦克、火炮、飞机等突袭武器,一个方面军难以指挥,只好由统帅部派人组织协调,于是形成了实际上的方面军群作战组合。随着战争样式、作战规模的发展变化,军队组合的方式和形态也随之发生变化。善组合者,就是按照战争样式、战场态势、作战进程等灵活组合和使用力量,使之产生影响结构性能的组合效应,发挥单元力量难以发挥的聚合效能,从而更好地适应和驾驭战争。

  混合,即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掺杂在一起,但相互间不发生化学反应,不形成新的物质。近年来,“混合战争”理念越来越受到关注,它是传统作战与非传统作战的混合,包括战争主体、战争样式、作战手段、战场环境的混合等。它突破传统的战争形式,将代理人、游击组织、恐怖主义组织、非正规军、私人军事公司和舆论战、心理战、信息网络战、意识形态宣传与灌输等各种组织和形态混合在一起,共同参与和介入战争,综合运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手段,在战略战役层面协调配合行动,同时展开外交战、经济战、法律战、心理战、舆论战等,堪称为了胜战而“无所不用”。善混合者,能够多手多方出击,以各种应出尽出的作战方法和手段打击敌人,收到非混合状态下难以收到的特殊效果。然而,深入分析亦可发现,混合战看似因多种参战组织和作战形态混合一起而具有综合性优势,但由于主导和参与战争的诸多因素往往临时组合,多种参战力量常常各自为战,多种作战手段每每分散运用,通常呈现杂乱无章、分头突进的状态,不能在整体上合为一体、形成拳头,因而容易被分割聚歼、各个击破。其实,将多种军事和非军事手段混合使用,在战争史上早就屡见不鲜,绝大多数战争都不会只使用单纯军事方式和手段;但如果只将各种作战方式和手段进行简单相加、物理混合和机械运用,也难以形成整体作战效能,故而混合战不一定是一种理想的能使综合效能倍增的战争样式。

  融合,即几种不同的物质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新的物质、新的体系或新的形态。在融合状态下,作战力量部署使用、作战手段变换运用等能够有望实现真正的一体化,从而成倍提高整体作战效能。从混合战到融合战,是未来战争演变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合”的最高阶段及其综合优势的最佳体现。虽然目前尚未正式提出“融合战”的概念,更没有付诸战争实践,但毫无疑问,融合战比混合战更科学、更先进,更具有整体作战效能,更代表现代战争演变发展趋势,值得军事理论界深入研究探讨。如果说混合战是五个手指混合使用、出手时可能让敌人应对不及的话,那么融合战就是攥指成拳、浑然一体,形成“一加一大于二”“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一体化作战能力,其整体效能是各要素在孤立和混合状态下所不具备和无法比拟的。就像合成旅,在编组上将诸兵种作战力量融为一体,实行一体指挥、一体行动、一体保障,可以在一个方向上独立投入战斗,整体应对敌军。这与以往在一支主力部队中混合加强若干兵种力量有着质的区别。混合加强力量中虽也包含诸兵种成分,但由于没有从体制、形态、效能上融合,还不能真正遂行一体化作战,其作战效益会打折扣。现在强调系统集成、体系融合和一体化作战,可以说是融合概念在战争实践中的极好运用。

  “合”,变化无穷、效能无尽、发展无限,未来将在战争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探索和实践,也将获得越来越多的成果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