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为战育人责任担当

2022-09-28 00:00解放军报·■韩德明

  人才是推动我军高质量发展、赢得军事竞争和未来战争主动的关键因素。习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能打仗、打胜仗作为人才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紧跟战争形态演变趋势,提高备战打仗人才供给能力和水平。”军人向战而生,人才为战而育。各级党委只有强化为战育人的责任担当,在战训实践中培育能战之才、敢战之才、善战之才,打好人才攻坚仗、主动仗,才能更好发挥人才对强军事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回顾我军95年发展历程,从打游击战到大兵团作战,从单一军兵种作战到诸军兵种联合作战,从打机械化战争到学习信息化智能化战争,人才始终是战争制胜的决定因素。与革命战争年代相比,当下我军担负的使命任务虽然不同,但作为战斗队的根本职能始终没有变,聚焦备战打仗加强人才建设的根本导向始终没有变。实践充分证明,战斗力跃升本质上靠人才驱动,军事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只有持续提高备战打仗人才供给能力和水平,坚持打仗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什么队伍管用就建强什么队伍,推动人才建设与战斗力建设高度融合,才能更好驾驭现代战争,有效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

  我军人才工作说到底是为战争准备人才。在现代战争中,没有人才、人才不足、人才质量不高,是打不了胜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军事革命日新月异,战争制胜观念、制胜要素、制胜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以快吃慢、以明制盲、以远打近、以点瘫体等成为新的战争规则,对加快构建制胜未来战争的新型作战力量人才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清醒认识到,我军存在的“两个差距很大”“两个能力不够”“五个不会”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归根到底是备战打仗人才供给能力和水平还有差距。解决好制约部队全面建设和战斗力水平提升问题,必须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坚持多点同向发力,打通人才培养链路,创新教为战、研为战、练为战的育人模式,以人才优势谋求打赢胜势。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任何时候人才方阵强了,底气就足、腰杆就硬,制衡强敌就有源源不断的力量支撑。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我军正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安排,向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稳步迈进。面对国际战略竞争新形势,面对战争形态演变新态势,面对强军事业发展新情况,迫切要求各级党委增强忧患意识,以作战需求牵引人才需求,重点培养关乎体系作战能力生成、转型建设发展、战备水平提升的关键人才,优先培养科技创新最急需、军事训练最缺乏、装备管理最急用的紧缺人才,加速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新型作战力量人才、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高水平战略管理人才,推动军事人员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关键领域人才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人才培养是“最艰巨的战争准备”。提高备战打仗人才供给能力和水平,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专业性,尤须一以贯之用打赢的要求抓培养、建队伍、用人才,以刚性措施推动战斗力标准在人才供给上硬起来、实起来。坚持培养重心聚焦能战,把增强科技认知力、创新力、运用力作为重中之重,明确备战打仗人才能力内核、资质标准、成长链条,通过军事训练实践提升人才核心军事能力。坚持建设重点指向善战,遵循高素质、专业化军事人才成长规律,把各类人才的成长过程与培养、使用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完善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打通人才教育、历练、孵化、选拔、认定、奖惩链路,使人才建设的“准星”始终对准战斗力建设的“靶心”。坚持选用标准突出胜战,把打仗能力作为人才选拔任用的关键能力和核心要素,对那些一心钻打仗、谋打仗、练打仗的骨干人才重点培养和大胆使用,真正形成能战者留、善战者用、胜战者上的鲜明导向。

  能打胜仗的能力标准是随着战争实践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这就决定了提高备战打仗人才供给能力和水平,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必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和任务需要,各级党委必须保持强烈的人才意识,以更宽的视野、更新的理念、更实的举措,围绕备战打仗确立人才工作目标,依据打仗标准检验人才工作成效,更好发挥人才对强军打赢的关键性作用,有效推动人才供给侧与战场需求侧精准对接,勠力同心把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落到实处,齐心协力把新时代强军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作者单位:海军政治工作部兵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