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大国仪仗》——

生动诠释中国仪仗队的精神风采

2020-06-21 00:00解放军报·■宋永波  魏  威
扫描二维码,可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护卫国旗,重于生命;护我国旗,壮我国威。”

  每天清晨,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上,中国仪仗队是展示国家形象和军队形象的重要窗口。人们能看到他们的飒爽英姿,却鲜有人了解他们背后艰辛的训练和光荣的历史。近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文国际频道播出的纪录片《大国仪仗》深度展示了中国仪仗队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将仪仗队官兵的时代风采生动地呈现出来,让观众近距离地了解这支国之象征、军之荣耀的“军旅标兵”。

  中国仪仗队成立于1946年,见证了新中国历史上的众多重大事件和难忘瞬间。最初,中国仪仗队只是一支在短时间内组建的临时仪仗队。战士们打着绑腿,穿着黑布鞋,手里拿着步枪,腰上挂着三颗手榴弹,在延安机场完成了迎接外宾的任务。新中国成立后,鉴于外交礼仪和国内重大集会的需要,成立一支随时能以高标准完成迎宾司礼任务的仪仗队势在必行。纪录片《大国仪仗》以时间为轴,梳理了中国仪仗队的历史脉络。从雏形初现到正式建立的过程中,中国仪仗队一直在探寻具有中国特色的仪仗队风格。

  195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营成立之初,官兵对仪仗动作并不十分了解,甚至连现成的训练教材和队列教官都没有,几乎一切都是从零开始的。仪仗任务关乎三军形象和国家尊严,在队列动作上容不得半点疏忽。当时,很多队列动作都以苏军仪仗队作为参考,然而在实际训练中,中国仪仗队的官兵发现高摆臂、大步伐、脚尖上勾的苏式正步并不适合中国军人,一些动作既无法展示中国军人独有的内敛特质,也不符合中国人的习惯。面对这种情况,周恩来总理指示,“要从我军的实际情况出发,形成中国仪仗队的特色,不要一味地学习外国”。于是,时任仪仗营营长的王立堂,根据中国仪仗队队员的身材特点,研究改进队列动作,将正步踢腿高度和摆臂幅度降低,将勾脚尖改成下压绷直,同时适当降低抬头的幅度。同时制定了正步走时向前75厘米、靠脚时加力发出响声等体现中国仪仗队内敛含蓄特点的动作要求,提振了队列行进时的精神气势。此外,中国仪仗队还简化了内容繁琐的报告词、创造了被称为“小正步”的中式礼步等特色做法,体现出中国仪仗队在具体实践中的守正和创新,给观众以启示和思考。

  纪录片《大国仪仗》运用大量历史影像资料和极具感染力的纪实素材,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中国仪仗兵的精神传承和不变初心。《特殊部队》《踏步前行》《军旅标兵》《国家使命》《中国名片》《百炼成钢》《礼炮部队》《升旗仪式》《国旗卫士》《忠诚赞歌》10集内容,通过实地拍摄、人物专访、情景重现等方式,使历史与现实相互照应,清晰全面地描绘中国仪仗队的漫长征途,讲述了仪仗队官兵忠于使命、砥砺奋进的感人故事。在《中国名片》中,刚成立1年多的仪仗大队女兵中队接到特殊任务,3个月后要在国际军乐节上表演枪操。为此,她们每天要进行10个小时以上的操枪训练,设计队形的图纸画了一千多张,最终以一场精彩绝伦的表演惊艳了外国观众。

  在中国仪仗队的历史上,他们用自己的飒爽英姿征服了无数外国宾客。在香港回归的交接仪式前,中英两国仪仗队执行队长进行了一次见面会。中方执行队长李本涛以一套“不看刀入鞘”的高难动作让对方心悦诚服,拔刀、撇刀、立刀、托刀、举刀、刀入鞘,六个动作一气呵成,中国军人独有的中式军刀礼震惊了在场所有人。一代又一代仪仗队官兵秉持“献身仪仗,为国争光”的信念,给世界递上了一张英姿勃发的中国名片。正如纪录片中仪仗队员唱的歌曲,“烈日炎炎,三九寒冬,严格训练,我们用汗水和奉献书写着对党忠诚;军旅标兵,世界一流,人民赞誉,我们是民族的骄傲,我们是最美的中国仪仗兵……”

  作为我国唯一一支担负国家级仪仗司礼任务的部队,一代又一代仪仗队员用顶尖的专业标准要求自己,付出了超出常人所能想象的艰辛。纪录片用大量细节化影像,对此进行了感人至深的描述。在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为了更好地展示军人的风采,仪仗方队在阅兵村里进行严格的训练,其中就有一项对生理与意志力的极限挑战——标兵站立,仪仗兵需在盛夏最酷热的6个小时中一动不动地站立。跟随纪录片的镜头,我们看到一位男兵在训练时因为体力透支,突然晕倒在地。经过严酷的训练,仪仗队员能够做到在近乎脱水的状态下,仍能依靠强大的精神意志力坚持站立、不晃不倒。为了达到“踢腿带风、落地砸坑”的标准,他们在强化训练腿部力量时,脚肿得甚至穿不进皮鞋。《大国仪仗》正是以这些极具感染力的纪实素材和仪仗队员的真切讲述,向观众们展现了仪仗队员们风光背后所承受的艰苦磨炼,生动诠释了“献身仪仗,为国争光”的高尚情怀。

  巍巍阵容,百炼成钢。纪录片《大国仪仗》不仅关注中国仪仗队这个整体,尽显大国威仪,还聚焦擎旗手、标兵、礼炮兵等不同岗位上的个体,于细微处看中国仪仗兵的情怀。展现仪仗大队在炎炎夏日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升旗仪式做准备训练时,镜头聚焦的是仪仗队员们被手套摩出水泡的双手。仪仗大队在重要场合、重要时刻展现出的荣光,正是无数个平凡日子中、不计其数的反复雕琢累积而来的。

  不仅如此,影片的讲述还运用了大量精准的数字来呈现仪仗大队的精益求精。1984年国庆阅兵仪仗方队擎旗手程志强反复测量出743.25米的阅兵线,需要用991步、8分33秒完成;1997年香港回归升旗仪式的旗杆上,国旗上升的净空间是5.68米,在46秒的国歌中,国旗每秒钟上升0.123米;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仪仗大队苦练数月,只为最终7米、9步的完美呈现……直观的数字,让人们从一个侧面再次感受到仪仗队员们用无数次练习达到机械化般的精准,其间辛苦与付出触动人心。

  《大国仪仗》用时间的维度、细微的角度刻画了一支威武之师的形象。在仪仗兵的举手投足间、在他们每一次精准完成任务时,影片将细微的琐碎引向立意的深入。他们在寒风中挺立、在烈日中坚守,千万次的练习,只为换一次分秒不差……从细微投向宏观,仪仗大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代表着祖国的尊严和人民军队的形象;仪仗大队所追求的完美表现,是为了向世界展示一个崛起大国的和平发展与开放自信。仪仗大队是对外展示中国国家形象和军队形象的重要窗口,因而中国仪仗队的队员们肩负着责任与使命,在镜头和百姓所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坚守与付出。

  同时,《大国仪仗》的叙述中,穿插着许多令人心潮澎湃的历史瞬间,这无疑能够瞬间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激荡起华夏儿女的爱国情怀。影片中在呈现仪仗大队风采的同时,也不断捕捉观礼观众的表现。走出国门的仪仗部队每一次精彩呈现,不仅能够让漂泊在异国他乡的华人华侨热泪盈眶、高唱国歌,感受到身后祖国的强大;还能够让更多的外国人为之惊叹、更深入客观地认识中国军人的风采、领略中国的大国形象。影片虽未刻意着一字,但家国情怀就这样充盈了每一帧镜头、每一幅画面。

  今天,中国仪仗队不仅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了新时代中国军队的精神面貌,更表现出中国捍卫和平的决心和信心,为提振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注入了积极的正能量。

  上图:纪录片《大国仪仗》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