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学星火遍洒基层军营

——陆军首届文学创作骨干培训班侧记

2018-06-28 00:00解放军报·■张乡林 冯程

  “我们一定把培训所学带回部队、融入岗位,用文学书写官兵风采英姿,唱响军营‘好声音’。”这是陆军首届文学创作骨干培训班结业典礼上,学员贾方文的发言。6月上旬,陆军85名文学创作骨干在陆军装甲兵学院结束为期半个月的培训,带着收获的喜悦返回部队。他们身负讲好强军故事的使命,如星星之火,洒遍陆军基层部队。据了解,这是陆军领导机构成立以来,首次组织的文学创作骨干集中培训。

  聚焦火热强军实践

  先进军事文化历来是军事变革的有力支撑。当前,陆军建设正处在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提速阶段,迫切需要文化的力量凝聚意志、鼓舞士气。如何引导基层文学创作骨干有效提高创作水平,生动记录改革强军征程,为强军事业鼓与呼,是此次培训班需要解决的问题。

  培训中,他们围绕“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军事文艺进军网络舆论场的使命和机遇”等专题进行授课,引导学员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强化献身陆军强军文化建设的使命感责任感。

  文学是什么?培训前,第74集团军某旅宣传科干事高梦璇一度感到,尽管自己曾在专业院校进行过系统学习,但是对创作方法的学习掌握还很欠缺。经过此次培训班的学习,她觉得自己越来越接近文学创作的内在规律,也开始重新校正文学创作方向。她表示,回到部队后,一定会更加深入细致地感受火热军营生活,把学习成果运用到创作中,力争创作出让官兵满意的作品。

  短短半个月的培训,很多学员的作品有了明显进步,《一颗子弹》《老杨的婚礼》《背包绳的情缘》等一批佳作脱颖而出,其中多篇作品已得到军内外报刊的青睐。

  心与心的交流

  这次培训着眼基层文学创作骨干的现实需求,在课程内容上设置了政治学习、基础教学、创作实践、体会交流4个版块,先后邀请徐贵祥、裘山山、施战军、徐可、彭学明、董保存等25位军内外知名作家、评论家,分别围绕“军营的生活文学性”“关于短篇小说创作”“军旅特质与文学性”“文学创作经验谈”“文学与军事生活的距离”等主题登台授课。

  在授课现场,笔者看到,学员们和知名作家、评论家不断互动交流,气氛非常活跃。不少学员坦言,每一次讨论都是心灵的沟通、文学梦的碰撞,让他们受益匪浅。第78集团军某合成旅大学生士兵邵永久酷爱文学,梦想成为一名军旅小说家。他特别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听课过程中生怕漏过一个细节。培训结束后,他告诉笔者,与作家、评论家亲切交流的过程,很多曾经迷惑的问题逐渐清晰起来,感到自己距离文学梦又近了一步。

  “我们身边的战友枕戈待旦、拼搏沙场,正在为锻造精兵劲旅奋斗担当。我们有责任讲好他们的故事,刻画他们的心灵世界,传递他们的精神风采。”南部战区陆军创作员魏远峰深有感触地说,基层文学创作骨干身处练兵备战一线,大家有决心既当好战斗员,又当好创作员,用自己的作品去生动刻画陆军部队履行使命的宏阔景象,真情抒写陆军官兵谋战练战的激昂乐章,用鲜活的文学作品讴歌伟大时代、赞美英雄官兵、激发战斗豪情。

  用热血文字礼赞英雄

  培训班开班一周后,来自陆军航空兵学院陆航研究所的学员胡国桥撰写的《礼赞英雄:军事文学的主题与使命》一文,被某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胡国桥曾参加过边境作战并荣立一等功,他向全体学员赠送了最新出版的《血染的风采》等书籍。他表示,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最动人的篇章。

  “红色基因”不仅是我军政治工作的“传家宝”,也是文学创作宝贵的“矿藏”。陆军是我们党最早建立和领导的武装力量,传统底蕴厚重,红色资源丰富。为让红色传统种子扎根官兵心中,让红色资源成为学员文学创作的源泉,培训班专门安排从战火硝烟走出来的胡国桥给学员上了一堂红色传统教育课。

  第72集团军某合成旅四级军士长高鉴培是听课中的一员,他所在单位也曾参加过边境作战,连队被中央军委授予“老山坚守英雄连”荣誉称号。胡国桥讲述的战斗场景,听得他和同学们热血沸腾,英雄壮举让大家深受感染。当晚,他满怀深情写下散文《向英雄致敬》,结业时,这篇文章被评为学员“优秀文学作品”。他说:“战争年代,革命烈士用忠诚、担当和奉献书写‘最可爱的人’的时代壮举。进入新时代,我们要义不容辞肩负起军事文学创作骨干的使命,用家国情怀、热血文字,歌颂英雄、缅怀烈士,让陆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不断传承发扬。”

  学习期间,培训班还组织开展了“铭记英雄”“红色战斗故事我来讲”等主题征文活动。学员们表示,回到部队后还要深入挖掘整理、学习宣传本部队的光荣历史和英模事迹,为深入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活动营造浓厚氛围、注入文学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