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我登上去部队的火车后,父亲回家抱着母亲哭了很久

2018-01-05 14:41中国军网微信·柳碧清

暮色深沉,橘黄色温暖的光束透过窗户照进游子的心里。

我突然想起王维那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多想眼前的这栋居民楼里,也有一盏灯为我点亮,有一缕绕过父亲指尖的青烟,有一抹母亲如花的笑靥……

4年前,我高中毕业入伍,不知道那列火车要把我送去的“部队”是一个什么地方,也不知道“当兵”于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只知道自己即将开启另一段未知旅程,而且爸爸妈妈将不再陪伴我了。

那天,我跟着带兵班长和同批兵一起上了火车。等我放好行李,找到自己的座位坐好,看到旁边的人都咧着嘴、抹着泪,和站台上来送行的家人告别,我才急忙扭头,扒着车窗向外张望,发现父亲也在火车外看着我。

我朝他挥了挥手,他没什么反应,我又加大了幅度,用力地挥手,他才点了点头,示意我坐好。我有点不开心:女儿都要当兵走了,去部队“吃苦”了,其他家长都凑到火车车窗跟前,和闺女再说几句贴心的话,可父亲怎么一点反应都没有?

 

从小到大都是这样,父亲对我来说一直都是一个“冰冷”的存在,从他的怀里我感受不到温暖,确切地说,我们连拥抱的次数都屈指可数,更何谈温暖。

孩提时代,正是天真烂漫、需要父爱母爱滋养的时候,他却总是出差,一个月30天里,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可以用小时计算。

有一次,我终于盼星星盼月亮盼到他回家,吃过晚饭我颠颠地拿着一本《格林童话》,吵着嚷着让爸爸讲故事,可是他只摸着我的头说:“你要懂事,爸爸累了,让妈妈讲吧。”说完转身走进卧室。留我自己失望地回到房间,钻进被窝蜷成一团,捂着嘴抽泣。

再后来,我已经习惯了懂事,习惯了他不能陪在我身边,习惯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爸爸拿回家的装着生活费的信封越来越鼓,可是我的心越来越空。

火车启动,车窗外的一切开始缓慢地向后移动。车厢内一下子更加聒噪,哭声喊声连天,鼻涕眼泪横飞。我静静地坐在窗边的座椅上,站台上的父亲也平静地看着我。我默默想着:我走了,再也没有跟屁虫粘着您、烦您了,我也可以发挥我从小养成的“自力更生”的优势,在部队大展拳脚。各自保重吧!

在新兵连,打电话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每周六晚饭后是发放电话卡的时间,而每张电话卡都是固定的5分钟,没讲完电话也会自动挂断。

每次往家里打电话都是妈妈接的,她总是看准了时间,早早就守在电话机旁,等电话铃一响就瞬间接起。如果哪天刚好爸爸也在家,妈妈就会把电话给他,让他也说几句,我却隐约听见他推三阻四地说:“说啥呀,没啥好说的。”接起电话又会说:“啊,有什么事吗?都挺好的吧?没事就挂了吧,我们都挺好的。”所以我的5分钟常有盈余,还可以借给其他战友,让她把和家人没有说完的话说完。

后来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赌气没有给家里打电话,下一次打电话时妈妈急坏了,责怪我为什么这么久没了联系。我也生气,在电话里哭成泪人,把对爸爸的埋怨一股脑都说了出来,听罢妈妈也哽咽了。

她说,以前父亲上班走时我还在睡着,他每次都会轻轻地抚摸我的额头,亲吻我的脸颊,端详上许久才离开;没有给我讲故事是因为父亲刚做了声带手术;送我去当兵那天回家后,父亲抱着母亲流了很长时间的眼泪,说他的心在疼;每次挂断了电话,父亲都让母亲复述一遍我说了些什么,在部队怎么样……原来我什么都不知道。

离开家第5个年头了,我们一家三口已经习惯了这种“独立”的相处模式,“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成为互相之间的默契。

在别人眼里,这个家各忙各的,好像没什么亲情味儿。但我心里明白,每个人表达爱意的方式不同。有些话不必多说,因为您会在心里默默地爱着我,我也在远方默默地念着您。

爸爸,天冷了,别以为自己还是大小伙子,身体好抗冻,毛裤羽绒服都穿上,别生病了。我爱您。

(部分图片由柳碧清、邹松高、覃文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