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咋个死法?"刘胡兰的这句话,今天听来仍让我浑身一震

2018-01-12 13:06中国军网·陈晓峰

刘胡兰画像

1947年1月12日,15岁的刘胡兰牺牲在敌人的铡刀下。

毛泽东心痛题下:“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身为90后,我是听着小英雄刘胡兰的故事长大的。小时懵懂,而今钦佩。

71年过去,她的年纪永远定格在那带血的花季。我不禁畅想,如果她生活在锦绣繁华的今天,我回到那乱世如麻的年代,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15岁的她,因何而伟大

15岁的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15岁的我还是个平凡无奇的毛头小子,在茫茫人海找不到自己的身影。

时移物换,有些生活体验却是今昔共通的。

刘胡兰4岁就失去了母亲,她小小年纪就学会了照顾妹妹。而我小时候,妈妈下班迟一些,就会着急得跑到楼下边等边哭。

刘胡兰小小年纪投身革命,直面同志牺牲,抵御敌人诱惑,永不改志。而我像她那么大,写日记永远坚持不了1个月,跑步坚持不了两星期,妈妈不在家总要偷偷打开电视机……

刘胡兰主动参加训练班,手里只有旧账本纸钉成的小本子和半截铅笔,认真学习毛泽东著作。而我有条件参加各种兴趣班,却主业搞不好副业也晃荡。

小小刘胡兰,她面对铡刀的从容不迫不是偶然。假如我生长在那个年代,会怎么样呢?是一个整天为温饱担忧的邋里邋遢的毛头小子,还是……

如果她穿越到现在……

刘胡兰应该在这个年代享受一下美好的生活。

这里有先进的医疗水平,可以治好妈妈的病;她可以背着书包走进校园,在图书馆的书海中徜徉;她在欣欣向荣的生活里寻找自己的价值,坚定自己的信念;她会有自己的原则,会有自己的魄力,为更好的生活奋斗。

就凭她苦难击不倒,做事动脑筋,敢于斗争主意正,15岁也许不能称为伟大,但定是国家栋梁之才。精神不会随着时间而改变,故事就算换种讲法,她的人生会更精彩,而非残忍定格在15岁。

刘胡兰没能见到新时代的曙光,幸运的是,她的精神流传了下来。

从小,我就听老师讲刘胡兰的故事,看讲述她革命事迹的连环画,那个身穿红衣,凛然赴死的短发女孩早已刻入了脑海。

临刑前,她喊出的那句“我咋个死法?!”不仅震慑了敌人,更是穿越时空,让我每次想到都浑身一震。

华夏大地,无人不知刘胡兰。

谢谢所有像她一样战士

命运没有眷顾她,让她生于美好的年代;命运也没有考验我们,将我们生于动荡之际。

谢谢刘胡兰,谢谢所有像她一样战士,替我们承受了苦难,给我们创造了美好的今天。

想像家人一样亲切地称呼她为“胡兰子”,胡兰子是一个代表,代表着那群一样“可爱”的孩子,代表着那个年代无私无畏的人。

为什么不惧怕铡刀?因为她怕幸福来得太晚,人民受苦太久。正是这“怕”,让那个年代平凡的人变得伟大,让这个年代享有锦绣繁华。

而我们,只有抱着感恩之心,爱国家民族,爱朋友家人,为更幸福的生活奋斗,活出自己轰轰烈烈的人生,才是对革命先辈最好的祭奠,才是对像胡兰子一样逝去的年轻生命最好的告慰。

纪念刘胡兰英勇就义七十一周年

向英雄致赞歌

及笄之年,

屠刀无情落。

泪流不揩,

不惧死生毫末。

悲悯苦难众,

血流成河,

鄙夷反动残恶,

命写革命魂。

女儿红妆未曾有,

炉火灼身化青焰。

月落红日升,

是一个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