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打仗、打胜仗,聚焦打赢育人才

2022-01-26 07:47解放军报·马传友

聚焦打赢育人才

■马传友

强军之道,要在得人。这里的“道”,是培养、吸引、广纳打赢人才的正道、大道;这里的“人”,是运筹帷幄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是通晓现代战争制胜机理的信息人才,是熟练掌握手中武器装备的技术能手、业务尖子、岗位标兵。

俗话说,这本事那本事,能打胜仗才是真本事。可以想象,如果一支部队人才的专业、学识、技能、爱好和绝招等都与打赢关系不大甚至相背离,这样的部队怎能打胜仗?优秀士兵,首先须是精武标兵。离开精武这个根本,其他本事再多再大也没有意义。正因为如此,习主席在中央军委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把能打仗、打胜仗作为人才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

能打仗、打胜仗是党和人民对军队的根本要求,是军队使命职责之所在,是军队存在的根本价值之所在。平时能否聚焦打赢育人才,关系战时能否打得赢。抗大时期,我军“密切地围绕前线需要设置专业、培养急需人才”,这才培养出大批令日寇叫嚣“宁可用20个日本兵换一个抗大学员,用50个日本兵换一个抗大干部”的优秀人才。

毋庸置疑,当前部队各级和院校大多能聚焦打赢育人才,但不可忽视的是,人才工作中偏移打赢的现象还存在。有的聊起地方的事侃侃而谈,谈起部队的事鲜有高见,知识“含军量”不高;有的虽是硕士博士,但军事知识还不如战士,学历“含战量”不高;有的观念落后、知识陈旧,手里紧攥的是“老船票”,能力“含新量”不高。这样的人才,是典型的“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与“把能打仗、打胜仗作为人才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

上世纪50年代初,刘伯承同志在军事学院有关课程设置的一份文件上这样批示:“培养战胜现在和将来敌人所需的人才,是我们的唯一目标。所有课程都要围绕这个目标。”有人说,军人的专业是最不能偏移、最需要精通的专业。之所以偏移不得、务必精通,是因为军人的专业事关战场成败、国家存亡。要是偏移了、荒废了,结果只能是“胜利的希望就变得渺茫。”

尤其是现代战争,对人才的专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培养人才中,只有紧紧围绕“两个能力不够”“三个能不能”和“五个不会”等问题,树立新的作战理念,熟悉新的指控规则,掌握新的协同规范,用好新的作战系统,悟透信息化战争制胜机理,把握现代军事指挥规律,才能不断提高打赢未来战争的能力。

当然,聚焦打赢育人才,并不是严禁军人培养打仗外的其他本事。恰恰相反,培养音乐、写作、打球等其他本领,不仅能助人全面发展、明德修身,还能陶冶身心、增智怡情,有益于提高打赢能力。如苏轼所言,“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只要分清主次就好,不本末倒置就好。

(作者单位: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空间信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