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乔莎莎:我们永远只有两种状态:打仗和准备打仗

2021-08-04 08:37解放军报客户端·孟凡璐 彭利华 姜博西

乔莎莎近照。解放军报记者栾铖 摄

1999年,乔莎莎考入国防科技大学。不久后的一堂课,深深触动了她。一次,中国工程院院士、时任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卢锡城院长组织“我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事件”讨论,同学们个个义愤填膺。

老院长却语重心长告诫大家,光气愤有什么用,关键自己要有本事。接着,卢院士从技术层面将美军精确制导炸弹的性能特征、飞行轨迹等进行系统分析,抽丝剥茧、层层深入。那一幕,“用技术研析作战”的理念深深印在了乔莎莎的脑海里。

2016年2月1日,战区成立。当南部战区面向全军选调联合作战人才时,乔莎莎第一时间报了名。

乔莎莎带领团队深入调研现役装备。解放军报记者栾铖 摄

这是我军联合作战的新兴领域。她领衔的团队只有两三个人,硬件设施简陋,研究资料也不多。

“路都是人走出来的,没有路可以闯出一条路来。”面对横亘在面前的一座座“山头”,乔莎莎横下一条心:“事在人为,如果不去突破,我们就会永远困在‘井里’。”

乔莎莎带着团队来到部队,登战车、访军舰、上战机,深入一线问计官兵。缺系统工具,乔莎莎与军内外十多家科研院所联手研发,在全军联合作战相关领域率先建起3个实验室,研发各类专业系统软件10余套。

传统的工作模式,无法有效支撑战区体制下联合作战,乔莎莎开创性提出“一细则五规范”“五步法”等机制方法。

乔莎莎与团队成员在野外实地踏勘研究。解放军报记者栾铖 摄

脚印的力量,刻在每一个技术成果的诞生,更是她刻在骨子里的倔强。

去年早春,某训练场春寒料峭。

作为战区联合训练组成员,乔莎莎负责训练场模拟靶标构设。为了让部队尽快投入训练,乔莎莎一下飞机便赶往训练场。到达时,雨势突然变大,瓢泼大雨打得地面噼啪作响。

“备战打仗的事,一刻也耽搁不起。”想到靶标构设不到位训练没法展开,乔莎莎心急如焚。她冒雨将40多个星罗棋布在上百亩山地的靶标,逐一进行踏勘校验了一遍。一路走下来,她全身浇透,作战靴、裤腿上满是泥巴。

“3号靶标方位不准确,11号大小不符合比例……”与部队交换意见时,乔莎莎把每一个不符合要求的靶标都一一点了出来,有的连内部构造、建筑材质、规格颜色等改造要求,都详细进行了明确。

乔莎莎在海军某部调研。解放军报记者栾铖 摄

春夏之交,红方“中军帐”内,荧屏闪烁,一组组复杂“敌情”接踵而来,战场态势瞬息万变,让本就严肃的气氛更显凝重。

“综合蓝军兵力布势、补给阵位等特点分析,‘敌’作战链和补给体系上存在5个方面的短板……”乔莎莎干脆利落的声音,打破了指挥所内的沉寂。

经过层层抽丝剥茧,此前还是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局”,顿时变得“柳暗花明”。红方指挥员果断采纳乔莎莎的意见,以“敌”短板弱项为作战筹划突破口,打了蓝军一个措手不及。

“把敌人的软肋死穴找出来!”演练前夕,乔莎莎带领团队通宵达旦分析“战场”态势、调阅“敌情”资料、分析目标数据,连续30多个小时没有合眼。

“备战打仗只有旺季、没有淡季,我们永远只有两种状态:打仗和准备打仗。”

这几年,乔莎莎领衔攻关的作战研究成果,填补我军联合作战相关领域多项空白,为战区军事斗争准备提供了科学参考和有力支撑。

乔莎莎在训练一线建言献策。解放军报记者栾铖 摄

“探索走过的路,能成大家过河的‘桥’和‘船’,所有的心酸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乔莎莎看来,“搞联合作战需要一点科学家精神。”未来联合作战工作以大数据推理、精确计算、模拟仿真为基础,必须有教授般的专业素养和科学精神。

一次演习作战研究会上,指挥员突然问询,“如果对蓝军实施封锁,他们最长能坚持多久?”现场一片寂静。

乔莎莎决心拉直这个问号。刚开始,大家都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蓝军一个补给站每次能补充多少物资?补充哪些物资?物资储备是多少?每天消耗多少……这些基本问题都不清楚,怎么算?”她说,如果都有现成的数据,那还要我们干什么?

乔莎莎带着大家一头扎进资料筐里“淘宝”,从海量数据和蛛丝马迹中,对蓝军自持力进行提炼分析。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最终拿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研究报告。

大家看后惊讶地发现,每个阵地能存多少水、油、主副食和武器弹药,每天主战装备消耗多少油,每天人员消耗多少主副食,最长能持续多少天,都精确到了个位数。

乔莎莎在训练间隙与基层官兵探讨交流。解放军报记者栾铖 摄

“八一”前夕,乔莎莎所在团队群众性战法创新传来捷报:多项研究成果和分析数据进入实战方案,团队的“聚合效应”结出了累累硕果。

“要想走得快,就一个人走;要想得远,就一群人走。”

从当初的两三个人、一间房,到如今拥有密集的课题任务与成果转化,乔莎莎培养了一批研究打仗的“活字典”“专门家”。

人才是带出来的。

“严”,是乔莎莎团队第一位的标准。报告中每个数据必须严格论证有出处,态势图上每个队标队号必须精准规范,材料中每个标点符号都必须准确无误……正是在这种近乎“苛刻”的要求下,团队成员不断突破自我,人才梯队拔节成长。

“为打胜仗带出更多会打仗的人。”这是乔莎莎带队育人的初衷和心愿。

“一个人的梦想有多大,大到可抵苍穹;一个人的梦想有多久,久到可以穿越一生。”

在每个备战打仗人的日记本里,没有日夜交替,只有时间的抢注。对手可以用实力跟我们讲话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新时代已经开启。

星野交替,晨光微熹。留给时代的是这群披荆斩棘的星夜赶路人,他们脚步的轨迹交汇重合,通向一个变幻莫测但却可以预料的地方——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