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策划 | ​在那美丽的风景里

2021-02-23 07:33解放军报·程雪 王成滨 刘郑伊等

2021新春特别策划·我的战位

记者手记

在那美丽的风景里

■解放军报记者 程 雪

站在哨位上,上等兵王俊涵有时感觉自己就像西湖边那棵“著名的树”一样。

在那棵树下,演绎着许许多多平凡而动人的人生风景:满头银发的老两口坐在长椅上,相互依偎望着夕阳;年轻的情侣,一脸幸福地在树前拥抱合影;寻梦的青春身影,安静地坐在那里,望着一池平静的湖水发呆……

这棵树,曾被摄影师傅拥军连续跟拍了3年。他的获奖作品《西湖边的一棵树》,展现了西湖美景之外的人生故事。

此刻,人群从王俊涵身边走过。他像那棵树一样,牢牢地“长”在西湖边的哨位上。

从西湖景区向北出发,祖国北疆,雪谷之上。

此时,中士刚鹏飞经过3小时的跋涉,刚刚抵达终点。回过头,那一串串在大雪里踩出的脚印,很快被风卷起的雪覆盖。放眼天地,刚鹏飞觉得自己正走在“此生最美的风景”里。

同样的自豪,也洋溢在王俊涵的心中。这位驻守在西湖边的武警士兵,见过西湖一年四季“最美时刻”:他见过“短长条拂短长堤”的样子,领略过诗人笔下 “接天莲叶无穷碧”的风采,置身“放棹西湖月满衣”一样月光如水的夜晚,也感受过“独赏残雪留情梢”的快意洒脱……

周末休息时,王俊涵喜欢打开抖音,输入“杭州西湖”,认真刷完这个定位下的视频,“西湖边的风景,每看一次都有不同之处”。

有一天,在某个视频中,王俊涵惊讶地看到了正在站哨的自己。

来到这里的游人们,大多喜欢拿起手机,对着巡逻官兵,按下快门,定格与他们“同框”的时刻。

看到视频画面中自己的那一刻,王俊涵突然明白,自己在守护美丽风景的同时,也成为了这美丽风景的一部分。

如果没有穿上军装,列兵聂秀疆不会真正理解自己的名字。当初,父母给他取名“秀疆”,寓意着祖国的秀美边疆。尽管聂秀疆曾无数次写下名字中的“疆”字,但直到有一天离开家乡,来到遥远的康苏沟哨所,他才真正体会到这个字的分量。

没事的时候,聂秀疆喜欢和朋友分享自己第一次与界碑合影的照片。“我觉得最美的风景是与祖国同框。”他说。

与祖国“同框”——北京,天安门。大年初一,由66名队员组成的国旗护卫方队,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护卫着五星红旗,从天安门城楼正中的拱形大门走向国旗基座。当他们迎着晨曦出现在金水桥头,无数镜头对准他们,定格这令人振奋的壮美瞬间。

与祖国“同框”——西沙,永兴岛。大年三十,士兵郭子豪站在30多米高的警戒塔塔顶,担负警戒哨任务。他最满意的一张照片,便是站在这里,眺望远方蔚蓝色的大海。

与祖国“同框”——嘉兴,南湖畔。一艘小小的红船静静停泊,吸引着当地一拨又一拨的游客。人群中,武警浙江总队嘉兴支队四级警士长王洪滨,正向一群孩子讲述红船故事。不少游客举起手机拍下了这一幕……

在无数美丽的风景里,人们以拍照的方式“打卡”自己抵达的地方。无数中国军人以树一样扎根的方式,“打卡”自己守护的地方。

此刻,从哨位上望去,王俊涵眼前的人流依旧不停。看到游客脸上绽放的灿烂笑容,王俊涵觉得“自己也很开心”。穿过喧嚣,他仿佛看到了一年前国庆假日里的那天清晨——

官兵们在湖边晨跑,朝阳泛在湖面上的光晕,一圈一圈地闪着。站在排头,迎着阳光,他轻轻举起国旗。

“我们追逐的光,是五角星的星光。”王俊涵眯着眼,笑着说。


连线战位 武警浙江总队杭州支队某中队

断桥边,那些绿色的身影

■解放军报记者 程 雪 通讯员 王成滨

2021年2月11日,武警浙江总队杭州支队某中队官兵在西湖边站哨。陈 波摄    

立正,睁大眼睛盯着前方,人群从眼前划过。此刻,郭朝志终于敢确定,眼前的一切都是真的。

无数次期盼后,他终于等来了这个时刻——2021年2月11日上午9∶00。

除夕这天,武警浙江总队杭州支队某中队上等兵郭朝志,迎来了自己第一次在西湖边站哨的日子。

哨位,在著名景点断桥前20米处。断桥残雪,三潭印月。这里,有最美的风景。

今天,没有下雪,但飘着雨。望着桥面上来来往往的游人,一种幸福感充盈在郭朝志心间。

他的哨位是“暖色调”的

哨位,在人群之中。

此刻,西湖边,阴雨连绵。

雨水淅淅沥沥滴进湖面,郭朝志努力将眼前的风景定格在脑海。

这位学了十几年美术的哨兵,喜欢用他的眼睛和画笔定格看到的美好。在郭朝志看来,他的哨位是“暖色调”的。

看着眼前这一切,郭朝志不由想起两年前,新兵下连时中队组织游西湖时的情景。

那天,来自山东的郭朝志第一次见到西湖。从得知自己分到西湖边的这个中队那天起,他就在脑海里无数次勾勒西湖的美景:“阳光下,很多人快乐地在苏堤边漫步……”

游西湖后回到中队,郭朝志花了4个星期把暖意洋洋的西湖美景,定格在画纸上。

温暖的色调,不仅是郭朝志眼中的西湖景色,也是他心中对西湖的承诺——在他们的守护下,“这里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是暖色调”。

在下士包升看来,这“暖色调”的定义,也包含着游客对他们的信赖。

那年五一假期,一个5岁的小女孩焦急地跑过来,怯生生地站在包升面前,眼泪汪汪地求助:“我找不到爸爸了。”

很快,包升和战友帮助她找到了家人,小女孩开心地笑了:“爸爸说过,有事就找穿迷彩服的。”从此,包升记住了小女孩的这句话,也将那个笑容沉淀在心底:“能被百姓信赖,是我们最大的光荣。”

时针指向10点半,西湖边游客渐渐多了起来。眼前,一位老爷爷帮老伴儿撑伞走过。望着他们的身影,郭朝志已经想好了下一幅画的名字,就叫:温暖的背影。

那些让人踏实的绿色身影

郭朝志站哨的时候,战友段立强正在巡逻。

“雷峰塔怎么走?”“往那边走。”段立强抬起胳膊,熟练地朝夕照山那边指了指。这是这位上士在巡逻时回答过无数次的问题。

穿过人群,段立强喜欢一步步踩在桥上的踏实感,也喜欢游客投来的目光。“那是一种赞许和信赖的眼神。”他说。

一次巡逻,段立强听到身后传来稚嫩的“一二一”童声。回头看,3个小朋友正跟在后面,有模有样地学着他们的样子齐步走。

“我长大了也要当兵。”清脆的童声传进段立强的耳朵。那一刻,他觉得自己仿佛站在舞台的C位,整个人闪闪发光。

巡逻的时候,段立强特别害怕自己一旦紧张,处理不好突发情况。“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国家和军队的形象。”他说,一旦做不好,就辜负了这身军装,辜负了人们的信任。

其实,遇到突发情况,他们的反应往往是下意识的。

中士刘巍至今记得2019年夏天发生的一件事。

那天,刘巍和另外两名战友在西湖边巡逻。突然,湖边传来慌张的叫喊声:“有人落水了!”

刘巍第一时间跳下去救人,其余两名战友一人负责现场警戒,另一人协同公安民警维持现场秩序。分工明确,动作有条不紊,一气呵成。2分钟后,落水群众被成功救上岸。

在刘巍看来,那种“不顾自己”的本能反应,早已浸润进他和战友们的骨子里。后来,这段武警卫士救落水群众的视频,被网友传到了网上。“那些绿色的身影,让人心里踏实。”一位网友这样评价。

白堤尽头将至,巡逻也将结束。眼前,白堤两旁的木凳上,游人们正在拍雨中的西湖。

“能在西湖边巡逻,真好。”雨水沿着雨衣滑落,段立强眼里漾起笑意。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我在桥下守护你

雨后,西湖边的除夕夜晚,朦胧的烟雾笼罩在湖面上,一切宁静安详。

傍晚5点,登记好名字,上士杨椿笔直地站到哨位上。

“在自己坚守的哨位上又奋斗了一年!”杨椿喜欢站除夕那天最后一班哨。在每年这特殊的时刻,他总会在脑海里总结自己一年来的得失。

眼前,桥上游客来来往往。“有时候,真想和他们一起认真游一次西湖。”入伍以来,杨椿再也没有“认真”欣赏过西湖美景。执勤的时候,他要么在哨位上紧绷神经,目视前方;要么在巡逻途中,时刻保持警惕。

哨位,距离断桥只有20米。杨椿只需往前走几步,便可和桥上的游客一样欣赏西湖景色,但他不能。这20米的距离,是身为哨兵的他们所要承担的重量:“你站在桥上看风景,我在桥下守护你。”

万家团圆夜,相守共此时。

此刻,西湖边霓虹闪烁,在杨椿脸上映照出不同的光影,他想到自己江苏老家的家人。“现在,他们一定在一边包饺子一边等待着春晚吧。”杨椿计划第二天一早就给家人打电话拜年。之所以没在除夕晚上打电话,是因为他害怕爷爷接到电话后抹眼泪。

这个夜晚,郭朝志躺在床上,重温着白天站哨时,看到的一张张笑脸。他希望疫情早点过去,家人能来西湖旅游,见证他在西湖边执勤的样子。

(采访中得到张得军大力协助,特此致谢)


连线战位 新疆军区某边防团康苏沟哨所

雪野里,那串前行的足迹

■刘郑伊 吴 杰 霍俊红

2021年春节前夕,康苏沟哨所官兵在严寒中站岗。 陈峰刚摄    

“我愿做雪海孤岛中的火把”

除夕上午,他们出发了。

大风卷着白雪,很快覆盖了聂秀疆和战友们踩下的脚印。

这是新疆军区某边防团康苏沟哨所一次普通的巡逻,这是一条他们走过无数次的路。

作为有名的大雪谷,这里山高路险,风大雪深。每年9月入冬,来年5月开春。即使在夏季,这里也常常“早飘雪花午下雨,落日之时冰雹飞”。

冰雪覆盖了山谷,也覆盖了人烟。

雪谷深处,巡逻官兵的身影渐渐远去。行走在队伍里,列兵聂秀疆的心里燃烧着一团火。

就在前不久,他们这批新兵第一次参加巡逻,便穿越了传说中的大陡坡——“绝望坡”。

这是防区内的一个险要之地。“这个坡上去之前是‘绝望坡’,但你如果把它征服了,就是‘好汉坡’。”排长海义那尔说。

“我们一定能爬上去!”都想做个好汉的小伙子们来了劲头,向“绝望坡”发起冲锋。

成功了!历经5个小时,他们终于抵达目的地。

此刻,巡逻队伍再次来到了“好汉坡”。

站在坡顶,聂秀疆大口喘着粗气。回头望去,雪地里留下了他们深深的足迹。聂秀疆不由想起连队站志上“1249”那串数字。

这串数字,是康苏沟建站以来,在雪海中巡逻执勤的人数。1249名巡逻官兵把青春和激情燃烧在无人知晓的雪海深处。

雪谷深处,巡逻官兵们的足迹无痕,但历史记住了他们的名字。

那天晚上,聂秀疆在日记本里写了一句话:“我愿做雪海孤岛中的火把,用青春温暖寒冷的边关。”

“在大雪谷巡逻,是一件很酷的事”

山下,康苏沟河奔腾不息。山上,猎鹰展翅飞过天空。

凝望着这片辽阔的雪原,中士刚鹏飞心潮澎湃。

凛冽寒风和强紫外线,在他黝黑的脸上留下了一坨坨高原红。厚厚的手套里,手上的冻疮时疼时痒……这是属于每名高原兵的特殊印记,这是他们在雪谷巡逻的资历证明。

探亲回家,家里张罗着给刚鹏飞介绍对象。刚鹏飞总是推脱:“我的脸又黑又糙,哪个姑娘能看上我呀。”

生日那天,战友们拿出了一套护肤品塞到他手里:“这是大伙给你准备的礼物,好好保养保养,早点把嫂子带到哨所让我们见见!”

“我一个大男人,用什么护肤品呀。”嘴上这样说着,刚鹏飞却拿出了一罐面霜走到水房镜子前,拧开盖子,用粗糙的手指小心翼翼地沾出一点,仔细地涂抹在脸上。

对着镜子,刚鹏飞笑了一下,眼角皱纹清晰可见。粗糙的皮肤,就像通往康苏沟那条磕磕绊绊的山路。

这份独特的“妆容”,有时让刚鹏飞感到自豪。每次站岗巡逻,刚鹏飞总感觉有无数目光在注视着他。眼前,相同的风景他已经看了多年,但每一次见到仍如初见般激动。

“尤其是落日时分,太阳红彤彤的,感觉自己离天空很近。”刚鹏飞喜欢看天边的晚霞。在他眼中,晚霞的红和国旗的红交相辉映,总能给人无穷的力量。

去年,刚鹏飞再一次向连队递交留队申请书。他的想法很简单——这样的风景,他还想多守几年。

“在大雪谷中巡逻,是一件很酷的事。”他说。

“我在这边一切都好,不用惦记”

耳边,只剩下呼啸的风声。

凌晨3点,巡逻车慢慢往雪谷深处开去,中士侯天浩和战友们随着车子摆动摇晃着。几个小时前,他们还在俱乐部一起看2021牛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一起吃着火锅欢声笑语。

潜伏点到了。此时,仪表盘上显示:车外温度-25℃。熄火,停车,拉起手刹,侯天浩和战友们迅速下车,进入潜伏壕。

此次潜伏,侯天浩怀里揣着一张塑封的照片。照片上,妻子抱着孩子,俩人笑得灿烂。一同值潜伏哨的宋家亮,是侯天浩的同年兵。他们不约而同地给孩子起了一个相似的名字——“以默”和“一墨”:

以默——相濡以沫,恭默守静;一墨——从一而终,相濡以沫……这两个名字的意境,正如他们对常年相守的哨所的感情。

天地间,漆黑一片。此刻,连队里,炊事班长马俊穿上围裙,挽起袖子开始烧水。火焰安静地燃烧着,锅里的饺子咕噜噜在水里翻腾。

静静地,锅中水面上漂浮的饺子,和马俊一同在等待着一群人。

清晨6点,食堂的门被推开,巡逻的勤务小队回来了。

“哇——大老远就闻到香味儿了!”

“老马,有啥好东西快整上!这几个小时都给我冻木了。”

马俊开心地捞出饺子,端上桌,又给每人盛了一碗饺子汤:“原汤化原食,趁热喝,暖暖身子。”

此刻,电视上重播着春晚小品,食堂里时不时传出阵阵欢笑声。咬了一口饺子,下士王保瑞想起自己在哨所过的第一个春节。

那天,王保瑞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想家。给家人打电话的时候,他几乎是喊着告诉爸妈:“我在这边一切都好,不用惦记……”

此刻,侯天浩和宋家亮仍坚守在潜伏壕中。风雪中,他们的守护还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