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笔记",《军旅周记》……这些带兵创新之举值得借鉴

2020-06-30 06:44解放军报·李政 李怀坤 等

记笔记,“烂笔头”里有甜头

■李 政  本报记者  李怀坤

夜深人静,第71集团军某旅炮兵营排长高震宇沉下心来,梳理一天的工作心得、筹划第二天重点工作,并提纲挈领地记录下来。高震宇告诉记者,自旅里倡导运用“微笔记”推动工作后,他的思路更加清晰了。

几年前,该旅领导在基层调研时发现,有的干部不愿记笔记,习惯于“拍脑袋”作决定,工作落实常有漏项;有的干部抓工作“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存在“上下一般粗、无序打乱仗”的现象,工作缺乏条理性。

针对这些问题,该旅党委一班人经过研究后,向全旅干部骨干发出倡议,倡导推广运用“微笔记”促进工作落实的做法。

旅领导向记者介绍,一方面,记笔记有利于促进基层干部对当前和今后工作认真思考筹划,分析利弊得失,形成按纲抓建的科学思维;另一方面,基层工作头绪多、事务杂,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既不会占用太多时间,又能确保短期工作不遗漏,长期抓建不断线。

为了让大家记好“微笔记”、用好“微笔记”,该旅还给官兵们讲授军事运筹学、档案学等专业的知识,以及提纲笔记法、思维导图法、九宫格笔记法等记笔记的科学方法。与此同时,他们还定期组织“微笔记”展评,引导干部骨干搞好梳理归纳、总结提高,做有心人、干明白事。

工作有笔记,思路更清晰。工兵连连长邱虎成任连长以来,先后积累了10余本工作笔记,开展工作更有章法、抓建连队更有招数,连队建设全面开花,先后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连”“基层建设先进连队”“安全稳定先进单位”。

该旅主要领导高兴地说,如今旅里的干部骨干尝到了记“微笔记”的甜头,大家随时都会携带一个笔记本,无论是会议传达、战备训练、政治教育等重要内容,还是平时生活的点滴感悟和思考,都会被及时记录下来,作为落实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参考。

写周记,纸来笔往也连心

■刘艺爽

“指导员,我想通了!”经过深入谈心交流,前不久因训练不慎扭伤肩膀的空军武汉基地某场站警卫连列兵武文浩,终于放下思想包袱安心养伤。看到武文浩在《军旅周记》上的留言,指导员孙佳伟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如今,越来越多的官兵愿意在《军旅周记》上记录真情实感,这令孙佳伟很欣慰。

上任之初,为更快地熟悉连队情况,孙佳伟加入篮球队、开展谈心交流活动,但战士们那种“尴尬而不失礼貌”的距离感,让他迟迟不能和大家“打成一片”。加之连队执勤点位分散,官兵真实思想很难掌握,咋办?

“不清楚战士想什么、关注什么、需要什么,政治工作根本无从做起。”究竟怎样才能打开战士们的“话匣子”,真正走入他们内心?孙佳伟反复琢磨后,决定在连队推出记《军旅周记》的做法。

《军旅周记》一周一记,战士们可自由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内容、字数均不限定,每个月上交一次,由指导员批阅。“周记是个自由表达的平台,有利于破除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疏离感。”孙佳伟告诉笔者,“在信息传递方式高度发达的今天,‘下笔书写’仍有价值,能够更好地唤起情感共鸣,引导大家思考。”

准备、布置、动员,《军旅周记》终于正式上线。一开始,大家把写周记当完成任务,不是很看重。然而,孙佳伟认真负责的态度渐渐打动了大家,特别是通过批阅周记帮助官兵解决了几个棘手问题后,大家写周记的积极性被慢慢调动起来。

“电影《哪吒》真不错,建议连队组织观看!”“这次汇演连队拿了第一名,过去的辛苦努力是值得的,我感到非常骄傲自豪!”“有件事儿我想不明白,最近很郁闷……”连孙佳伟也没想到,《军旅周记》竟然这么火。

当战士们的“话匣子”被打开,当真情实感跃然纸上,孙佳伟与全连官兵的距离越拉越近,工作开展得越来越顺利。这不,警卫连的工作多次受到上级肯定。


创新之举要用心

■张科进

这两则新闻报道了与记录有关的基层“微创新”,做法易学易操作,值得有心的带兵人借鉴。但,无论是“微笔记”,还是《军旅周记》,两个单位的创新之举看似简单易行,但如何使之成为落实工作的“催化剂”、沟通情感的“连心桥”,其实并不容易。一个不小心,还有可能会沦为形式主义的“花架子”、落入“痕迹主义”的窠臼。

依编者看来,基层部队不乏这样的创新点,它们之所以能取得好的成效,形式只是其表征,关键还在于相关带兵人用了心。不用心,为创新而创新,难免落得个虎头蛇尾的结局;用了心,创新便如虎添翼,成为部队建设的“倍增器”。

编者想要提醒我们带兵人的是,越是创新之举,越是要用心去做。一日曝十日寒必致思想断线、工作断续,久久为功才能蜕变成长、推陈出新,让创新的价值得到充分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