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当前基层涉法问题的几点思考

2019-12-10 15:19解放军报客户端·刘谦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全面部署,也对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提出了明确要求。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利益调整和法制建设不断深入,基层官兵家庭涉法问题日益增多,已经成为影响部队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下大力加以解决。

一、当前基层涉法问题的主要特点

一是涉及领域广。过去部队官兵及家庭涉法问题主要集中在邻里纠纷、宅基地纠纷、优抚安置政策不落实等方面。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官兵涉法问题的范围越来越广,在刑事、民事、行政方面均有涉及,尤其是经济类、婚姻家庭类、拆迁补偿类纠纷大量涌现,涵盖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是跨地纠纷多。随着社会人口流动日益频繁,需要在不同地区协调处理的涉法问题不断凸显,特别是发生在受害人原籍或居住地以外的涉法问题明显增多。例如在解决涉军民事案件时,为调取相关证据材料,部队维权机构需协调当地司法行政机关,客观了增加了解决的难度。

三是协调处理难。由于受种种条件限制,基层部队协调处理涉法问题的途径相对单一,往往依靠发函和打电话,加之一些涉法问题本身比较复杂、处理周期长,或者审理后难以执行,给单位和当事人都造成了一定负担,协调解决面临的矛盾困难加大。还有的地方部门对处理军人涉法问题不够重视,对部队出具的公函置之不理,相互推诿扯皮,使一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二、当前基层涉法问题增多的主要原因

一是社会环境冲击影响。当前,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黄金发展期”,也是“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各种价值观念交互碰撞,各种利益矛盾交错复杂。军队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与地方交织交集千丝万缕,官兵涉法问题增多成为必然。

二是思想观念更新发展。受不良环境和风气影响,少数人价值观念、利益观念、道德观念发生偏移,违纪违法现象不断增多;随着社会发展,民众法制观念、民主意识不断增强,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行为明显增多。

三是政策法规相对滞后。目前,部分领域特别是新兴行业还存在无法可依现象,少数地方特别是偏远地区、农村地区法治环境较差,个别部门还存在遇事推诿、敷衍推卸等不良作风,导致涉法问题久拖不决、越积越多。

四是官兵法律素质欠缺。部分官兵及其亲属依法维权、依法办事能力较弱,有的防范意识不强遭受不法侵害;有的不懂法律程序,“病急乱投医”,甚至采取违法的方法解决违法问题,使问题复杂化、扩大化。

三、解决基层涉法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思想高度重视,健全组织制度。涉法问题处理的难度大、周期长,直接影响部队官兵思想稳定和安全发展大局,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健全组织,完善机制,强力推进。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要把涉军维权工作作为维护安全稳定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大事来抓,纳入党委议事日程,主官要亲自过问,分析研判形势,研究部署工作,督导抓好落实。分管领导要及时了解官兵涉法问题动态,对一些疑难涉法问题采取集体会诊、走访调研等方式积极协调解决。要完善督办制度。团以上单位要建立官兵涉法档案,逐步完善受理登记、协调督办、定期回访、情况反馈等制度,对一些重大涉法问题实行流程管理,全程跟踪问效,提高维权质量。

(二)深化普法教育,提高法律素养。官兵法律素养的高低、依法办事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制约着涉法问题有效解决。要普及法律常识。把法制教育纳入部队年度政治教育计划,严格落实每月一堂法制教育课,每季度一次法律知识讲座,结合新法出台、老兵复退、执行重大任务或敏感时段进行专题法制教育,着力提高官兵的法律素养。要强化维权意识。利用教育、学习等时机,采取法规解读、以案说法、典型宣讲等方式,详细解读依法维权的相关政策、方法途径、基本程序,引导官兵学会应对处置涉法问题的正确立场和基本方法,提高依法维权能力。

(三)密切军地协作,拓展解决渠道。解决官兵涉法问题,往往涉及军地多个职能部门,需要运用多种手段,依靠多方力量才能有效解决。要下大力建立健全军地协作机制,定期与地方公安、法院、司法、民政等单位协调沟通,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和政策多种手段,开展涉军维权工作;要善于发挥省军区、军分区、人武部在解决涉法问题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沟通,协调处理重大涉法问题。要借力地方法律资源。通过法律拥军形式,与驻地司法部门设立“法律援助站”,开展法律咨询,提供专业服务;要加强与上级司法部门、军事法院等联系,利用上级与下级间、部门与部门间资源优势,加大协调力度,力求得到及时合理解决。(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