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培训的吸引力从何而来

——记依托地方高校组建的浙江民防学院

2019-11-08 00:00中国国防报·■朱俊俏 本报记者 鲁文帝

  11月2日,为期一周的福建省人防综合业务培训班结业,包括21名处级以上干部在内的近百名参训者拿到了结业证。与以往不同的是,该班培训地点不在福建,而在位于浙江省金华市的浙江民防学院。

  为何跨省开展人防业务培训?福建省人防办副主任张祖明介绍说,在浙江民防学院参加培训,不仅理论学习层次高,可以听到国防大学、陆军工程大学、国家人防工程质监部门等专家的授课,而且可以参加项目众多、丰富多彩的户外拓展训练,使参训人员获得一次全方位的加钢淬火。像福建省人防办一样,不少人防部门都把浙江民防学院作为培训的首选之地。

  人民防空专业性比较强,开展岗前培训、脱岗训练十分必要。然而,我国能够承担人防专业培训的院校和机构比较少,远远不能满足省、市、县三级人防部门的培训所需。许多人防部门不得不依托一些临时机构开展培训,到头来钱花了不少,效果却不明显。因此,不少地方在组建专业培训机构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这种背景下,浙江民防学院应运而生。

  走进民防学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四层高的民防大楼。大楼地上部分集培训、研究、物资存储等功能于一体,地下部分还建有平战转换训练室和民防教育馆,空间利用率高、人防特色明显。

  教学楼内配备教学器材200多件,一些专业设备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专业无人机可遥控投放救灾物资,并可实时回传一线情况,是抢险救援的得力帮手;音视频生命探测仪配有高清摄像头、30米潜水线,不论地上还是水下,救援人员均可用其搜救幸存者,被称为救援队“在废墟狭缝里的眼睛和耳朵”……

  “这座民防大楼是人防部门和地方高校共建共享的成果。”金华市人防办副主任马桂喜介绍说,浙江师范大学提供场地、新建大楼,省人防办出资购买教学和办公设施,共同完成了大楼的软硬件建设。当初,人防部门也曾打算单独建设培训机构,但受教学队伍来源、经费保障能力等因素所限难以实施;后来,他们在调研中发现,师范大学一些教学专业与人防培训课目联系紧密甚至有不少相通之处,便想出了借梯上楼的办法。

  “两家合作实现了1+1>2的效果。”民防学院负责人、师范大学工学院副院长胡永举告诉记者,民防教学器材由工学院代管,工学院可根据教学需要无偿使用,无形中增强了师资力量。

  工学院代管教学楼内的设施,体育学院的学生则保障户外训练。民防学院建有3000多平方米的户外拓展基地,绳网、软梯、空中单杠、竖井救援等拓展项目应有尽有,是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人防训练场,也是我国高校中面积最大、项目最多的拓展训练基地之一。浙江师范大学体育老师慕煜是人防培训的“总教头”,她告诉记者,体育生参与保障的积极性很高,因为拓展基地已经成为增强他们专业素质的重要阵地。

  教学资源的共享,促进民防学院走上良性发展轨道。2013年成立之初,民防学院的教员由人防部门骨干、师范大学教师兼任,课程也比较单一。近年来,随着学院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不少军地院校的专家、教授加盟到教学队伍中来,形成了“可定制化”教学模式:针对人防各类专业队以及执法人员、机关干部、志愿者等不同参训对象,分别设置各自的课程体系,并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骨干传经送宝,为每一类参训人员提供套餐式课程,满足了人防部门多专业培训、多层次培训的需要。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省人防办和师范大学领导也对民防学院建设中存在的理论体系不健全、教学人员不稳定、人才储备不全面等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们表示,下一步双方要建立定期协商制度,及时把人防领域前沿成果纳入培训内容,使民防学院与大学教学活动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努力把民防学院建成浙江人防系统、教育系统的一个品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