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军“常规导弹第一旅”:全时待战,随时能战!

2021-11-07 23:13央广军事·胡晶 廖振华 等

  火箭军“常规导弹第一旅”是我军序列中第一支常规导弹旅,自上世纪90年代初组建以来,该旅就担负着“当主力、打头阵”的神圣职责。党的十八大以来,该旅官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按照“随时能战、准时发射、有效毁伤”的核心标准要求,始终把工作“准星”对准打仗“靶心”,时刻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发”的备战状态。

  2021年4月,火箭军某旅开展连续火力突击、连续部署转换等课目训练。图为官兵快速驾驶战车奔赴作战区域(孙波 摄)

  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营长陈海军和战友们快速驾驶着一台台导弹发射车,迅疾钻进莽莽密林。处置特情、隐蔽待机、占领阵地、起竖发射,一系列动作娴熟有序、一气呵成。这是火箭军“常规导弹第一旅”正在展开的一次实战化合成训练。

  营长陈海军:在这次演练中,我们从实兵实案出发,开展了与战备值班任务紧密融合的无预告拉动演练。从官兵占领阵地以后的流程,还穿插有“敌特袭扰”“战伤减员”等10多种战术特情,进一步浓厚了练兵打仗的氛围。

  2021年4月,火箭军某旅开展多波次火力突击训练(马钰 摄)

  训练场上,发射五营士官指挥长李雄冒雨指挥战车左右驰骋。在战伤减员的特情发生后,他迅速抽调一名导弹号手果断补位,整个处置流程及时精准,十分流畅。

  五营士官指挥长李雄:一直以来,“一专多能”都是我们操作训练的硬性要求。在完成本专业要求的前提下,大家都积极学习其它发射专业,一个人就能完成多个岗位的操作,大大提高了发射单元的战斗力。

  2021年4月,火箭军某旅开展兵力重组、减员操作、极限发射等课目训练。图为操作号手快速完成操作动作(孙波 摄)

  入伍21年来,二级军士长李雄见证了部队战斗力建设不断上台阶、攀新高的发展历程。让他印象最深的,是几年前参加全军重大战略战役演习时的场景。在那次演习中,他所在的发射单元被上级远程抽点。接到指令后,李雄凭借平时练就的过硬技能,冷静指挥,其他战位密切协同,导弹发射后准确命中目标。

  二级军士长李雄:那一年,随着部队改革调整,我作为一名士官,第一次担任指挥长。当时,尽管我们几个号手都是第一次执行实弹发射任务,但是由于平时就把训练练到了极致,导弹发射时,大家没有一丝慌张。当听到“导弹命中目标”的消息后,我们整个单元都格外高兴,好多人的眼里都噙着激动的泪花。

  2020年3月,火箭军某旅开展夜间导弹转载训练(孙波 摄)

  2015年12月31日,习主席亲自向火箭军授予军旗并致训词。9个多月后,习主席视察火箭军机关,强调指出,火箭军全体指战员“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历史使命,增强忧患意识,加快发展步伐,扎扎实实把战略能力搞上去”。连长莫徐建说,领袖关怀激励斗志,殷殷嘱托牢记心间。从此,超越自我、突破极限,成了“常规导弹第一旅”官兵的一致追求。

  连长莫徐建:2017年,我们旅那次发射是首次从以往单纯的实弹发射到多重复杂困难条件下的战斗发射。即便是在那种极端减员的情况下,我们依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发射任务。

  2020年4月,火箭军某旅女子导弹操作号手在微光条件下进行导弹起竖操作(孙波 摄)

  旅参谋长朱向军介绍,近几年,“常规导弹第一旅”紧盯实战要求,深入研究导弹部队夜间作战行动的特点规律,探索出一套全流程、全要素、全岗位的精准化训法,在火箭军常规导弹部队推广。

  旅参谋长朱向军:我们作战的地方,往往环境比较恶劣,像“微光操作”“雨雪发射”和“倒时差、抗疲劳、抗缺氧、抗饥饿”这些实战化训练,早已融入到我们的战斗发射中。平时,我们就注重在训练与生活中,着力培养官兵们的实战能力与意识,让大家用实力践行“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庄严承诺。

  2021年1月1日,火箭军某旅开训仪式上,官兵庄严列阵,叫响“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战斗口号(孙波 摄)

  在“常规导弹第一旅”旅史馆里,记者看到,一面巨幅“号手墙”格外醒目,2000多个“功勋号手”的名字在灯光下熠熠生辉。旅长刘西洋介绍,这些名字的背后,印刻着全旅官兵在强军路上的矢志追求。近年来,火箭军“常规导弹第一旅”连续14次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10多项工作获得全军表彰。

  旅长刘西洋: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火箭军“随时能战、准时发射、有效毁伤”的核心能力标准,在架架排序、营营竞赛、合成训练当中,大力开展一专多能、一专全能号手培养,通过构设天候、地理等极限练兵条件,来锤炼官兵在极端条件下的发射能力,确保手中的“大国长剑”全时待战、随时能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