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时空丨国旗护卫队:把每次升旗都当成第一次

2020-11-17 19:47央广军事·聂宏杰 徐耀庭

10月1日清晨,隆重的升国旗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新华社记者任超摄)

10月1日清晨,北京天安门广场人山人海,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的人们汇聚在这里,观看庄严的升国旗仪式。

“向——国旗——敬礼!”

6时10分,伴随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现场人群传来阵阵欢呼:“祖国万岁!祖国生日快乐!”国旗护卫队再次以优异表现,捍卫了国旗尊严,维护了国家形象。

2019年2月2日,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专程来到北京卫戍区,深入基层班排,察看执勤哨位,亲切慰问部队官兵,代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向全体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致以诚挚问候和新春祝福。图为习近平观看国旗中队官兵护旗队列动作训练。(新华社记者李刚摄)

2019年2月2日上午,在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习主席来到位于故宫端门东朝房的国旗护卫队视察。国旗护卫队副队长杜林带领官兵进行了升旗动作演示,整个过程精准流畅、铿锵有力,习主席露出赞许的目光,勉励大家练好基本功,承担好国旗护卫职责。

杜林:“作为亲历者,我至今回忆起来仍非常激动。作为国旗护卫队的一名干部,就应当把自己的素质锻造好,把国旗护卫队这支队伍带领好,和大家一起把担负的任务完成好。”

视察当天,习主席在国旗护卫队荣誉室里,详细了解国旗护卫队的历史沿革和全面建设情况后,语重心长地对官兵们说,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是重要的国家典礼,你们要牢记职责使命,坚持一流标准,用实际行动捍卫国旗尊严。

国旗护卫队从1983年1月开始担负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任务,30多年来,官兵们始终坚持一流标准,忠实履行职责,先后圆满完成升降国旗任务2.7万余次,在实践中淬炼形成了“护卫国旗、重于生命”的护旗精神,并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旗卫士”荣誉称号。国旗护卫队原队长冯开春说,聆听了习主席视察时的殷切叮嘱,全体官兵进一步坚定了追求更高标准的信念。

冯开春:“聆听了习主席在国旗护卫队视察时的殷切嘱托后,我们进一步坚定了信念,决心以一流的标准,进一步细化训练模式、创新训练方法,把护卫国旗的任务完成得更圆满、更出色。”

2019年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图为升国旗仪式。(新华社记者殷刚摄)

2019年10月1日,国旗护卫队执行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升国旗任务。为毫厘不差完成4分26秒的护旗任务,大会召开前,官兵们每天都要冒着烈日酷暑,组织10小时以上超极限负重和耐力训练。升旗仪式举行时,袁晋爽担任升旗手,展旗、立正、敬礼等7个动作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袁晋爽:“5秒之内要完成解旗、按电钮、甩旗、收回、敬礼等动作,稍不注意,速度慢或者快,都会对阅兵整体时间造成影响。阅兵的经历,教会了我怎么能够坚持和忍耐,我们护卫队官兵都坚信:百日刻苦、一刻庄严、一生荣耀。”

一个夏天的傍晚,北京天气骤变,霎时间电闪雷鸣、暴雨如注。这时,在庄严的天安门广场上,一声“正步走”的口令划破雨幕,由几十名官兵组成的降旗方队准时出现。队员们互相抵住手肘支撑重心,凭感觉准确踩点行进。当战士褚泽亮看到周围的群众自觉收起雨具和他们一同淋雨时,脚下的步伐迈得更加坚定。

褚泽亮:“出天安门走到金水桥的时候,我看到许多游客都收起雨具,和我们一起淋雨。在国旗区,我们敬礼的那一刻,观旗人群不时传出‘解放军辛苦啦’的喊声。那一刻,我热血澎湃,眼泪不自觉地在眼圈儿里打转。”

由于长期的思想教育和传统熏陶,“捍卫国旗尊严,维护国家形象”的意识,已经深深植根于中队官兵内心深处。一天下午,国旗护卫队降旗回来通过天安门时,升旗手袁晋爽发现脚下有一面小国旗,当即便弯腰捡了起来。这个动作被游客无意间拍下并传到了网上,网友纷纷感叹:“被这个弯腰帅到了!”

国旗护卫队的任何一个人、观看升降旗仪式的任何一名群众,看到那面掉落在地的国旗都会捡起来。因为国旗是神圣的,它代表了国家的尊严。”

国旗护卫队原队长冯开春介绍,在自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国旗护卫队更受社会关注,他们也根据网上的反馈,及时发现问题,改进不足。

冯开春:“每天天安门的游客都很多,他们拍了很多我们的视频发布到短视频平台,我们收集起来组织大家观看,哪些地方好就坚持,哪些地方不足就及时改正。”

冯开春介绍,习主席视察国旗护卫队一年多来,官兵们时刻牢记习主席嘱托,继承和发扬护旗精神,持续保持了升降旗“零失误、零差错”的纪录,用实际行动打造了一张威武雄壮、庄严豪迈的大国名片。

冯开春:“无论哪名战士,只要加入国旗护卫队,都始终把护卫国旗看得比生命还重。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虽然每天执行的任务都一样,但是每天观看我们执行任务的人不一样。所以,我们要把每一次任务,都当成第一次去对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