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报道|新型科技人才方阵加速崛起

2020-11-17 19:26军事报道·谭杰 周雷等

  天上没有鸟,地上不长草,在大漠戈壁,有的只是寂寞和荒凉。然而,这一望无际的荒凉之地,却成为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科技人员的成才高地、精神沃土。成立以来,基地科技人员听从号令,扎实工作,锐意进取。他们怀着一腔赤诚追梦大漠,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蓝天奇迹,让一支支空天利剑从这里飞向战场。

初秋时节

一场红蓝体系对抗演习

在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打响

△歼击机、轰炸机、预警机、加油机接连升空

△地空导弹、雷达、通信等分队摆兵布阵

  总台央视记者 周雷:演习在上万平方公里的广阔空间展开,想象一下,最先进的战机加上最优秀的飞行员,正在为我们呈现着一场现代化空战的壮观场面,导调指挥大厅里,我们虽然听不到战机轰鸣,但这里的屏幕和键盘,却牵动着一根根通向战场的神经。

这个基地地处西北大漠

有着中国空军

“空天一体、攻防兼备”战略转型的

“试验田”和“前哨站”之称

  总台央视记者 周雷:这儿是巴丹吉林沙漠的边缘,常年干旱少雨,气候很恶劣,但是像骆驼刺这种植物却长得很好。伴随着骆驼刺生长的,有一支特殊的部队,又被称作是“车轮上的部队”,他们的任务呢是对导弹的飞行轨迹进行测量,可以说是导弹飞到哪,他们的车轮哪就走到哪,因此呢,每年他们在大漠戈壁的行程都在数万公里。

这支“车轮上的部队”

担负着防空武器试验鉴定任务

科技人员携带先进测试装备

常年穿行于大漠戈壁

甚至深入到无人区

足迹遍及祖国大西北

使命召唤人才聚 矢志强军责任重

某研究室主任周大宁主动向组织

申请到这支专业“磨刀石”队伍工作

在“知敌、像敌、超敌、胜敌”上下足功夫

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演真扮像”

在不断与友邻部队的交锋中成长

飞行员陆冬辉在42岁那年

悄悄收起了象征荣誉的“金头盔”

在戈壁深处踏上了无人机作战训练的新征程

毕业于空军工程大学的博士研究生阮铖巍

通过帮带培养和高强度的摔打锻炼

很快从学生兵

成长为一支平均年龄只有26岁的

创新团队的“掌门人”

牢记统帅嘱托 阔步强军征程

近年来,基地党委秉承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

有100多名博士、硕士走上基层主官岗位

担当重大课题主要负责人

基地先后为部队培养输送100多名

新型战机飞行员和保障骨干

研究形成近百项新型战法

创新推动空军实战化军事训练迈向更高层次

  (记者:谭杰 周雷 陈刚 李益伟 姚春明 卢恺 张文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