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报道|南海上空的"海天狩猎人"

2020-11-17 19:27军事报道·樊斌 何晓峪等

在海军航空兵的体系中,有一群特殊的机种——海上巡逻机,它们外形特别、功能各异,承担着侦天探海、狩猎海空的任务。

组建不久的海军航空兵某师是一支在改革号角中破壳而出的新质作战力量,装备有运-8反潜巡逻机、空警-500预警机等特种机型,组建以来多次接受习主席检阅,参加重大演训任务近百次,在预警侦察、反潜探测多个领域取得突破。

这支新锐之师快速成长的密码是什么?让我们一起去探寻吧!

海南某军用机场,数架反潜巡逻机依次升空,奔赴预定海域展开搜反潜训练。

记者 何晓峪

现在我们已经抵达了目标海域的上空,飞机的飞行高度大概是在100米左右,在我身后战勤人员正在利用电子设备进行低空搜索,驾驶舱与任务舱密切配合,一起在海空之间织出了一张寻敌的天网。

战术指挥长王社林根据海上态势,规划作战航线,机长刘志华驾驶飞机下降飞行高度,协同战勤人员投放浮标。去年10月1日,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中,刘志华就是驾驶这架飞机作为海上巡逻机梯队的一员亮相天安门上空,接受习主席和祖国人民的检阅。

身处南海一线,天天与强敌对手直面过招。2018年的一次任务,机长刘志民的耳机里传来任务舱“探测到微弱信号”的反馈,他一边调整飞行高度,一边和战术指挥长沟通。此时,留给战机的滞空时间已经不足十分钟。

组建之初,这个师仅有4个机组具备执行任务的能力,是迎难而上还是放缓脚步,成为考验部队的第一道难题。他们打破常规,从轰炸机部队遴选了一批飞行员改装特种机。

老飞”如“雏鹰”般重新练翅,只为加速新质战斗力生成。目前,这个师有20多名轰炸机飞行员完成特种机改装,以机长身份执行任务。一大批年轻骨干在密集的战备任务中迅速成长。

特种机作为新质作战力量,驾驶舱是战斗力载体,任务舱是战斗力核心。刘志勇是一名飞行时间近2000小时的空勤教官,在他看来,实战化训练和人才培养都需要摸清对手的套路和底细来练。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怠,这个师和潜艇部队建立联战联训机制,不光从潜艇部队引进水声专家,还把空勤人员送到水面舰队、潜艇、岸防部队交叉任职。雷达师许博宇刚刚结束在潜艇部队的任职,从“空中雷达师”到“水下观通长”,为期一年的交流学习,让许博宇获益匪浅。

今年59岁的王社林是我国第一代反潜直升机的战术指挥长,本已到了退休的年龄的他,面对部队人才缺乏的情况,决定延迟两年退休,在手把手带教新人的同时,还撰写了一套训练手册、创新战法、考核大纲。

通过不断实践摸索,官兵创新战术战法20多项,部队预警侦察、指挥引导等核心作战能力得到大幅增强。

如今,这支年轻部队的航迹已遍布祖国的海岸线,能战机组数量成倍增长,首次实投战雷,首次编队飞行,官兵们在训练中磨砺,在任务中成长,锻造全面过硬、全时顶用的“海天狩猎人”。

【短评】

一切为了新质战斗力

海军航空兵某师是一支新组建的海上巡逻机部队,是一支侦天探海、狩猎海空的新型作战力量。他们牢记领袖嘱托,瞄准强敌苦练巧练,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首次实投战雷、首次编队飞行、首次发现水下目标,从而快速形成新质战斗力。

世界战争史表明,并非拥有了新型作战力量,就一定能形成新质战斗力。因为新型作战力量有独特的制胜机理、崭新的作战方式。为了尽快形成新质战斗力,他们敢想敢干、敢闯敢试。面对战法、训法空白,他们把每一次演训当作突破良机,持续增加高难度内容,大胆验证武器的边界性能,最大限度发挥装备和官兵的潜能。

为了尽快形成新质战斗力,他们勇于创新、锐意突破。面对水面舰艇、潜艇、岸防部队等“对手”,他们换位思考,派出骨干到部队学艺,在知己知彼中提高战力;他们积极实践,与水面舰艇、直升机展开协同反潜训练,努力提高体系作战效能。

多次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既是无上光荣,又是不竭动力。为了不负领袖的期望和重托,他们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改装飞行员如“雏鹰”般重新练翅,指战员通宵达旦深研战法。实践证明,只要心中有使命、眼中有敌人,就能适应新装备、吃透新机理、趟出新路子、练就新本领,不断提升新质战斗力。

(记者:樊斌 何晓峪 韩强 马照坤 陈虹羽 赵怡然 陈振宇 邱晓涛 孙粲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