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报道|抗疫大考 交上卫勤保障合格答卷

2021-03-01 12:43军事报道

庚子年伊始,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发。联勤保障部队扛起组织管理火神山医院等三家医院、救治患者、人员物资投送保障等任务。在这场不见战火硝烟、却有着生死考验的特殊战斗中,联勤保障部队坚决执行习主席和中央军委指示,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舍生忘死,冲锋在前,践行了初心使命,交出了合格答卷。

记者 闫倩

这里是位于武汉的中部战区总医院,时隔数月,这里不再是疫情期间的紧张景象,早已恢复正常医疗秩序,但是军队医护人员对于卫勤保障的思考依然在继续。

疫情期间,发热门诊就诊患者数量在短时间内迅速攀升,感染科主任江晓静和战友们第一时间向医院提出启动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方案的建议,寻找抗病毒的方法。

身处疫情中心的中部战区总医院,整建制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在这个特殊的战场上,每个岗位都是阵地,每名医护人员都是战斗员。

农历大年三十当晚,450名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医护人员星夜驰援武汉,用时仅8小时。这是新时代人民军队一次举世瞩目的陆空兵力大投送、卫勤力量大集结。

参与保障这项紧急投送任务的联勤保障部队,发出组建以来的第一份战斗动员令,全员开启“抗疫时间”,转入“战时状态”。

武汉按下了“暂停键”,联勤保障部队按下了“快进键”。抢速度,就是抢救生命。航空、铁路、公路机动“三路齐发”,将4000多名医护人员分梯次投送至主战场武汉。

随后,大批物资装备源源不断运抵武汉,创下了联勤运输投送系统成立以来单次任务投送方式最全、多式联运效率最高、航空运力使用架次最多等多项纪录。

聚合精干力量,全域调配资源。不分军种,不分战区,不分隶属关系,抵达武汉后,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由成立仅四年的联勤保障部队统一领导和管理。抗疫的73个不眠之夜,三所军队专科医院累计收治患者6884人,治愈率达到98%。

党员争当突击能手、救护先锋,冲锋在疫情防控和救治一线。“我是党员,我先上!”一份份请求奔赴一线的请战书,一个个饱含责任担当的鲜红手印,为“党员”二字作出生动注脚。

抗疫斗争中,以“打仗新联勤”理念为导向的保障体系,彰显出快速强大的联合保障能力。联勤保障部队组建4年来,经过改革整编、体制转换和转型发展,力量规模调整精简,保障能力巩固拓展,全面建设迈上新台阶。

【短评】

战时联勤的一次成功实践

今年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换羽新生的联勤保障部队闻令而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从受领任务到千里驰援,从联指联保到精准实施,从军地协作到军民携手,从一线鏖战到后方配合,每个步骤、每个环节、每个阶段都如同打仗,官兵经历了一场看不见硝烟炮火的实战检验,以高效协同的体系化联合保障履行了“拉得出、上得去、保得好”的职能使命。

这次抗“疫”,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全军卫勤力量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实战,是锻造保障力的最佳途径;战场,是检验战斗力的最终考场。联勤保障部队从组建之初,就开展联战联训联保,提高一体化联合保障能力。职能明晰、关系顺畅、精准高效的联勤保障指挥链、保障链、管理链,在抗“疫”斗争中经受了淬炼和检验。

从“后勤分队”到“联勤部队”,从“过日子”后勤到“打仗型”后勤,伴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深入推进,联合迈向常态,保障走向高效,联勤保障部队各项建设蹄疾步稳。官兵践行主席训词,牢记统帅嘱托,坚持用“一线”的姿态抓建设、用“一流”的标准抓训练、用“一体”的思维抓融合,在一体化联合作战、联合行动、联合训练的制胜之路上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实现新跨越,对“能打仗、打胜仗”这一时代考题作出了有力回答。

(记者:闫倩 秦然 王照亮 付凯 张天溯 覃丽萍 李山东 王俊康 姜正旺 林铎 姜超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