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报道|为战而研 加速发动军事科研创新引擎

2020-11-17 19:28军事报道·郭燕波 刘超等

作为全军军事科学研究的拳头力量,军事科学院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中,实现了体制结构和力量编成的整体重塑。其中,系统工程研究院就是这次改革调整重塑重构重建的综合性研究院。

2018年,习主席视察军事科学院,强调要把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好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加强军事理论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军事科研工作组织模式创新,把军事科研创新的引擎全速发动起来。

如何面向战场、面向部队,使科技创新更好地为战斗力建设服务?如何释放改革效能,全速发动科研创新的引擎?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展开了一系列有益探索。

记者 刘超

这里是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某基地,现在正在开展的是某型无人机野外通信试验。试验要测试无人机的飞行高度、有效载荷以及对海量数据的转发处理能力。

为了能给一线部队提供真正管用实用的装备,这个基地设置复杂的战场环境,不断创新试验理念和手段。

“要把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科研创新的引擎全速发动起来。”2018年5月16日,习主席视察军事科学院,特意看望了在军事科学院工作的“两院”院士。对于统帅的嘱托,中国科学院院士尹浩记忆犹新。

前不久,由尹浩院士团队牵头研制的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参加了某战区开展的联合作战演练,配备该系统的某型舰艇,在失去地面和海上基站依托的情况下,实现了与后方指挥所的通联。

从战略体系顶层设计,到战场上的一粥一菜;从信息系统装备到后勤保障系统,紧跟战场前沿进行科研创新,已成为系统工程研究院科研人员的不懈追求。

作为军事科学院新调整组建的单位,系统工程研究院具有典型的跨领域、跨系统、跨学科科研特征。改革调整后,实现了科研力量的聚合,科研条件的整合,科研领域的融合,不少科研项目也享受到了改革的红利。

利用体制优势和科研优势,围绕人工智能领域,李德毅院士团队又开始了对无人驾驶坦克的科研攻关。

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这是统帅为军事科研指明的方向。系统工程研究院组织科研人员赴军委机关和各战区、军种部队调研需求,建立协调对接机制,论证形成了一批带有“战字号”属性的重大科研项目,使军事科研更加紧贴实战需要。

为了检验装备的实际性能,科研人员跑遍全国,试验从北疆做到南海。

紧贴部队需求的科研创新方式,催生出一大批紧贴战场,服务部队的科研成果。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由这个研究院研发的帐篷式生物安全实验室,负压病理解剖方舱等装备为陈薇院士团队进行疫苗研究,卞修武院士进行病理研究,提供了重要平台。作为研发系统的工程师,张宗兴在武汉连续工作了85天,全力为医护人员提供防护。

这个小球被誉为坦克战车的“新铠甲”,把这种球型非金属阻隔防爆材料装入主战装备油箱,可以在遭到炮火打击后有效避免“二次爆炸”的发生。

“忠诚奉献、科研为战” ,这是系统工程研究院时刻铭记的院训精神。如今,他们正加紧推进2000余项科研项目,重点围绕人工智能、智能网络、指挥控制等前沿技术进行攻关。

(记者:郭燕波 刘超 刘玉国 白秋津 邵龙飞 匡小文 谢先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