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报道|铁甲战车在强军征程中破浪前行

2020-09-20 12:49军事报道·张文杰 陈刚等

2012年,习主席在视察原广州战区时指出,要牢记坚决听党指挥是强军之魂,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全面加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改革调整后组建的第74集团军某两栖合成旅是担负渡海登陆作战任务的陆军新型作战力量,部队官兵牢记主席嘱托、矢志练兵打赢,加快实现战斗力由陆地向海上延伸。

濒海驻训场上波翻浪涌、战车轰鸣。第74集团军某旅两栖合成营的协同突击训练正在进行。两栖坦克分队、装甲输送车分队相继入水,编波航渡。演练中,车长王锐指挥两栖突击车,有效抗击敌岸滩火力,掩护装甲输送车发起冲击,成功实施抢滩登陆。

车长王锐,可是旅里响当当的人物,熟练驾驭多型装备、精通装甲专业全部技能,是公认的全能车长,曾多次受到习主席的接见。

△车长王锐

2012年12月,习主席视察原广州军区第42集团军某装甲团时,曾登上王锐驾驶的809号两栖突击车,与当时还是驾驶员的王锐亲切交流,详细了解装备性能。

主席的谆谆嘱托是战士们苦练打赢本领的不竭动力,把强军梦融入强国梦成了官兵的自觉行动。 

随着部队训练越来越聚焦实战,对装备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让装备性能更加适应未来作战需要,这几年,部队的装备改装试训工作一直没有停止过。

记者 于群

这辆刚刚冲上岸滩的水陆两栖突击车,就是这个旅的主战装备。在登陆作战时,它担负火力拔点攻坚的重要任务,它对岸滩目标的火力毁伤效果,对于后续两栖步兵能否顺利实施抢滩登陆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级军士长黄旭是这个旅的火炮技师,习主席视察部队时,他曾是809号战车的一炮手。现在,他已经在海训场和战友们一起摔打了两个多月,身上的肤色越晒越黑,手上的老茧越磨越厚,为的就是让两栖突击车的有效毁伤距离延长,最大程度地挖掘装备潜能。  

△黄旭

2017年5月,部队由两栖机械化步兵师调整改革为两栖重型合成旅,成为担负渡海登陆作战任务的陆军新型作战力量。新编成下,部队指挥力量更加精干,突击力量更加优化,支援保障力量更加健全,如何真正让体制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部队官兵在不断探索。

未来两栖作战强调精兵制胜、立体夺控,没有情报就无法定下决心,没有数据就无法支撑决策。调整改革后的侦察营陆续配发了两栖侦察车、无人机等信息化装备,兵力构成也有所优化,怎样让面貌一新的侦察营在新编制中发挥最大作用,身为侦察营营长的陈广斌倍感压力。

前不久,陈广斌和战友们首次在海上通过两栖侦察车成功发射无人机,对岸滩及纵深目标实施侦察引导,部队在减少伤亡的同时,信息情报获取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陈广斌

两栖登陆作战是多军兵种联合下的体系作战,作为合成部队,从单打独斗到攥指成拳,兵种间的融合还有许多坎需要迈。训练中,部队充分运用指挥控制系统,将配属各要素并入指挥网络,畅通指挥链路,实现由粗放式、概略式指挥到精确指挥、精确协同转变,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武器平台和单兵的作战效能。

从东海之滨到南海海域,一场场实战背景下的多军种联合登陆演习不间断展开。从泛水编波到海上装卸载,从联合投送到突击上陆,部队围绕两栖作战全过程,对联合指挥控制、近距火力支援、立体突击上陆等两栖联合作战的前沿课题进行反复磨合实践。

主席重托凝心聚力,强军征程砥砺前行。从陆地到海上、从白昼到夜间、从模块化编组到合成营作战,从信息化集成探索到作战问题深度研究,两栖合成部队紧盯合成属性,突出海上特点,围绕担负的使命任务展开专攻精练,把部队锻造成背海攻坚、重装突击的铁甲先锋。

【短评】将体制优势转化为制胜优势

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更加强调体系对抗、联合制胜。调整改革后的第74集团军某两栖合成旅,落实了新的体制编制,集多能化、精干化、模块化等体制优势于一体,成为担负渡海登陆作战任务的陆军新型作战力量。

攥指方能成拳。虽然部队实现了力量结构、人员编成、装备编配、要素编组的重塑与跨越,但从“形”合到“神”合、从体制优势到制胜优势,绝不会一蹴而就。

合得起来就是“最强大脑”,合不起来就是一盘散沙。这支旅紧盯战斗力合成的终极目标,不断更新训练理念、打通指挥链路,以严于实战、高于实战的要求,广泛开展多兵种模块化训练,由浅入深组织体系对抗,让部队在真打实抗中练指挥、练协同,逼着各作战单元和要素不断耦合融聚,逐步合成一体。

“要牢记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必须按照打仗的标准搞建设抓战备”。习主席的嘱托言犹在耳。从陆地到海上、从东海之滨到南海海域,全军的两栖合成部队着眼合成属性,围绕使命任务,展开专攻精练,不断推动战斗力生成由“加法”到“乘法”升级,将体制优势逐步转化为制胜优势,把部队锻造成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

(记者:张文杰 陈刚 于群 李鑫 冯卓异 吴亚一 张凯飞 王佳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