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联勤保障中心某基地发挥党组织在扶贫中引领作用

“党建+”模式促精准扶贫

2019-12-27 00:00解放军报·■许瀚元 本报记者 郭 晨

  冬日里,位于华山脚下的柿村一早就沸腾起来。一群身着迷彩服的部队官兵和乡亲们在村口荷塘中采挖莲藕。一上午的工夫,地头上的莲藕便堆得像小山一样。

  “这100亩莲藕可收入70多万元,扣除成本每户能分红4000多元。”看着乡亲们在村党支部一班人的带领下干得热火朝天,带领官兵前来助战的郑州联勤保障中心某基地政委高海科高兴地说。

  “有一个好支部带领大家干事创业,比有形的财富更重要,更能管长远。”高海科告诉记者,针对扶贫之初一些村干部思想保守、瞻前顾后的实际,他们确定了“党建扶贫理思路、军地联动建班子、党员互助结对子、互帮互学强素质、脱贫致富摘帽子”的党建扶贫思路,选派部队优秀党务工作者到村里任编外支部委员,加强组织力量,“党建+”扶贫模式成效明显:

  “党建+红色”,传承革命精神。发挥当地渭华起义红色资源优势,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党员小书包”等学习平台,严格落实党组织生活“三会一课”制度,开展“让党旗飘起来”“让党徽亮起来”等活动,建强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

  “党建+绿色”,引进特色产业。党支部引领专业合作社,党员挂钩贫困户,带动183户群众入社种植猕猴桃,88户贫困户发展莲藕种植,100户贫困户参与光伏发电项目。

  “党建+白色”,加强文明建设。依托建设“清水莲菜”基地,讲好清廉故事,开展“双诺双评”活动,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打造清廉文化,共建美丽柿村。

  “在部队的帮扶下,党员干部都争着为脱贫建言献策,积极走村入户结对子,把乡亲们的精气神提起来了。”柿村第一书记张亮欣慰地说,现在整个村子面貌一新,村民收入增加,工作运行也更正规,从扶贫政策宣传学习到购买办公用品,一切都按制度办,全部公开透明。

  傍晚时分,村子里的文化广场舞台上经常上演各种文艺节目。农忙归来的乡亲们在此听一曲当地特色的华州老腔,一天的劳累烟消云散。据了解,精神文化建设也是部队开展党建帮扶的一项重要内容,他们联合当地政府为村里建了文化广场、仿古戏台和网络信息中心等设施,使村民娱乐有场所,休闲有去处。

  高海科告诉记者,今年年底,柿村126户贫困户实现脱贫。以后他们将继续发挥“党建+”模式优势,跟进扶持产业发展,抓好扶贫项目升级,在医疗、文化和乡村振兴发展上重点下功夫,实现脱贫不脱手,让村民生活越来越红火。

评论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