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

——第七十八集团军某合成旅一营改革转型纪实

2018-08-13 08:53解放军报客户端·李瑞琪

印象中,北国的夏日,树荫浓密,微风轻拂,站在阴凉处倒还觉得有几分惬意,远没有夏日本该有的燥热不堪。可实际上,在夏日的午后,直直地立在日头下,汗水是止不住地顺着鬓角、两腮流下来,热辣的阳光,刺得人睁不开眼睛。

“作为新型陆军的探路者,我们一刻也不敢耽搁。”

4年来,第七十八集团军某合成旅一营的官兵们转战了10多个省市,行程10余万公里,走遍了半个中国,4年来,他们共动用武器装备8万余件次、车辆6千余台次,参加各类演训活动140余次。

改革转型点燃了官兵们心里的那团火,历经四年的淬炼,他们心中的火越烧越旺,他们的眼神也越发坚毅,从零起步,成为新型合成步兵营的探路者。

酷暑三伏,记者走进了他们的训练场,走近了这样一群坚定前行的官兵,去探寻他们四年里,那些挥洒了汗水的故事。

(一)

秋菊能傲霜,风霜恶重重。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噼噼啪啪!叮叮当当!铜钱大的雨点饶有节奏地敲打在玻璃窗和铁车皮上。“轰隆”又一个闷雷,就好像炸裂了天河似的,瓢泼大雨哗哗地下起来,地面腾起一团团白雾。

转型建设中,一次执行任务,为了在规定时间,到达既定任务点,司机丝毫不敢放低车速,他娴熟地操作着手中的方向盘,看着前方的弯路,向右,转弯。可谁也没想到,瓢泼的大雨早已松动了弯路边的碎石和泥土。

或许是道太滑,或许是路太窄,整辆车在拐弯的时候被冲刷下来的泥石流给挤出了山路,歪歪扭扭地沿着六十度的斜坡滑了下去。

“抓紧了!”带车的老班长赶紧催促车里的战士们紧紧握住把手,小心磕碰,同时,车子还在往下滑,车里每个人的心,也是这样往下滑着。

“哐啷”,车好像撞上了什么东西,车子猛地一颠,停住了。顺着窗外望去,是一棵大树四处支棱着的树枝,然而树枝还在由于惯性而剧烈地摇晃着,这场景像极了大片儿里惊险时速的镜头,“要不是亲身体验,还真是不敢相信。”

车里的战士们渐渐冷静下来,班长也开始组织大家有序地下车。在这样惊险的土坡上下车依旧是个难题,动作幅度稍微大些,车子就可能经受不住抖动,保持不住原本的平衡,顺着土坡继续滑下去。

老班长咽了咽口水,小心翼翼地打开车门,然后朝着土坡的下放跳去,以防跳车时后蹬的力量将车的平衡破坏掉。

在老班长的冷静指挥下,整车人都安全撤离了,最终在牵引下,车子也成功获救。

今年年初,当大家再回到了这条山路,看见那棵救了人的“灵树”,都纷纷下车去瞧它,仿佛这就是他们的一位老战友,也一同见证了四年来的转型试验之路。

老班长带着全车的战士,向这位“老战友”敬了一个军礼。

当时的千钧一发,害怕吗?

说不怕那是假的,可是没有人在之后的道路上有了畏缩,从平原到高原,从草原到戈壁,他们先后辗转了10多个省市,行程10余万公里,在各类复杂天候和地形,全面采集、检验了装备体系在各个环境下的性能和缺陷。

(二)

君不见长松卧壑困风霜,时来屹立扶明堂。

某合成旅一营班长李红龙

炎热的午后,单是坐在没有空调的房间里,都会感觉的到空气中的潮湿,紧接着就是浑身皮肤黏腻,整个人都不畅快。

个子不高的李红龙班长,笑起来格外憨厚亲切,采访间隙,总是热情地给大家递水递凉茶,担心我们在闷热的环境里承受不住,“记者,喝点儿凉茶。”

单是让我去瞧,我压根儿看不出,这就是那位连队里出了名气的热血康巴汉子。

李红龙班长指了指自己的小腿,“就这儿,韧带那儿还有着一枚钢钉没拿出来。”那股子风轻云淡的模样儿就好像在说不相干的事儿。

2015年10月,运动中人车结合的训练场上,沙土飞扬。训练车型过于高大,副驾驶座位也高,李红龙班长在完成人车结合动作的时候,从副驾驶的位置上越下来,一脚踩在沙地里,脚底下软绵绵的使不上劲儿,一下子就趴在了沙土里头。

当时李班长只顾着拿起掉落在身边的枪,完全没顾及到腿上的无力感,等他挣扎着再想起身的时候,腿上已经完全使不上力了。四周的沙地上浸满了血,他这才意识到是自己在下车的时候,被车上的“剪刀门”给夹伤了腿。

“自打那回受伤以后,我就总觉着我是拖了咱们连队的后腿,什么武装越野也跟不上队伍了,什么都要被照顾着……”李红龙班长因此也就萌生了退伍的想法,可是自打当初坐着绿皮火车从四川来到这方黑土地的康巴汉子,十几年了,他从未离开过,连队又何尝不是他的家?

“可能我还是想把这些年改革转型得出的经验,再交代给后头的人吧,不然呢,总归舍不得离开。”

(三)

四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

记者坐在战士们平日训练和演习时坐的车子里,腮边的汗水就一刻都没停歇地往下流过,好像是自来水的水龙头没关严实一样,车内四周都是一层铁皮再加上一封厚厚的棉布,窗户更是关得严严实实,密不透风。

尽管已经是双手抓紧着扶手,身上还系着安全带,我也抵抗不住颠簸的幅度,头还是不自觉地撞到了车顶。“记者同志,忍一忍吧,这车里可没有空调。”

很遗憾我的手里没有干湿温度计,不能准确地用言语准确地描述出,车内到底有多闷有多热。反正当我到了目的地跳下车的那一刻,整个世界都是清凉的。

“我们平日里就是坐着这个车训练的,有时候在里头一呆就是一两个钟头。”

训练场上。

穿着伪装衣,趴在草地里的狙击班长李相国,目光如炬,瞄准着目标物,等待着命令下达,扣动扳机。他使用的新式狙击步枪后坐力不小,每扣动一次扳机,抵在枪后的右肩都会猛烈地一颤。站在他身后几米远的我,第一次听到枪响,手上一抖,手机险些滑落下去。可这样的射击训练,他们一打就是一整天,肩膀经常会磨出血泡。

“夏天还好,就是冬天趴在地上冷得很,东北的冬天咋说不都零下三十几度,地上铺张塑料布,人就趴在上头,还是冷啊,冷得都僵了。”李相国班长身上的伪装衣都是自己用穿旧了的迷彩服剪成一条一条的,再一针一线缝到衣服上去的。

除了衣服,他还格外爱惜他的那把枪,那是他的“战友”,他如影随形的伙伴。返程的路上,他放弃了坐在有空调的卡车前座,他一跃而上,跳到了卡车的后车厢里,“我去后面扶着枪。”

4年前,他第一次接触到新型装备,没有人用过,没有人会用,只能看着说明书一点儿一点儿钻研,一点儿一点儿研究。“没人手把手交给你,那就只能自己琢磨,这东西怎么打怎么瞄,注意事项是个啥,当时都是硬着头皮往上打啊。”

在一次演习中,狙击班长李相国拿着新式武器,一击即中,射中了一个400米远的目标。

如今的一营初步形成轻便化、多能化、模块化特点,具有机动速度快、火力打击猛、指挥便捷高效、自我保障能力强等能力优势,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陆战铁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