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融入“侃大山”,“战斗故事会”开讲了!

2018-07-30 09:12解放军报·汪学潮 刘奕麟

沈阳联保中心某汽车营利用训练间隙灵活生动开展主题教育——

“战斗故事会”开讲了!

“休息!”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野外训练场上的绿色长龙缓缓停下来,轰鸣的发动机渐渐安静,闷热的空气中还弥漫着柴油燃烧特有的气味。驾驶员们纷纷跳下车,几个人围成一圈儿,席地坐在车厢形成的阴影中。

这是要搞什么活动?这个汽车营的大休息有点意思。

“房班长,再接着给我们讲讲英雄故事吧!”上等兵那帅喊了一句。

“没问题!”一连的上士班长房兵笑呵呵应道。

“上一回说到,志愿军运输车队行至上甘岭,遭遇敌机轰炸,一辆车中弹着火,主副驾驶员一死一伤,这可怎么办?”房班长信手拈来,只一个开场,便成功地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大休息就这样变成了“战斗故事会”。

传承红色基因,关键在传承。每个单位都不乏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但如何让后来人发自内心地认同,是教育者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难题。

该营教导员毛海燕说,以前教育都是集中进行,方式单一,教育者讲得累,官兵听多了也感到枯燥。特别是联勤保障部队成立之后,实战化“战场投送”训练的强度和难度都在加大,有时因天气或连贯课目训练等原因,集中进行教育的时间还需要不断进行调整。

面对这一难题,毛教导员带着连队指导员开始了调研。他们发现,每次训练大休息时,不少驾驶员都下车聚在树阴下谈天说地“侃大山”,讲的人很卖力,大家听得也带劲。

这是个好方法,营党委决定顺势而为、寓教于乐,将“红色故事”“战斗故事”融入“侃大山”。他们通过参观营史馆、拜访退伍老兵、翻阅营史书籍等方法,集中收集一批战争年代的战斗故事和英模事迹,组织教育骨干利用训练间隙开展“战斗故事会”。这让从前拘束在课件、讲稿中的战斗故事和英模人物鲜活了起来,收效显著。

这不,像房兵这样的教育骨干,俨然成了战士心目中的“明星”,圈粉不少,每场“战斗故事会”都有许多固定的听众。

此时,房班长正讲述到紧张时刻:“咱们一连的战斗英雄黄武学,急忙跳下车抢救受伤同志。没想到敌机又俯冲下来,黄武学腹部被打中,肠子都流了出来!”配合着房班长绘声绘色的讲述,听众的脸色齐齐一变,有的人双手都不自觉地捏紧了。

房兵故意卖了个关子:“要是咱们碰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要说我们一连的兵,个个都是英雄汉!只见黄武学忍着剧痛,一只手将被子撕碎缠住伤口,硬是把车子开出了轰炸区……”

“一连的兵,牛气!”“够英雄!”房兵刚讲完,现场便响起一片赞叹声。坐在隔壁小圈的二连班长高旭东见一连的英雄事迹叫好又叫座,自然不肯服输,随即他给战友讲起朝鲜战场上二连驾驶员运输高粱时抓获一车俘虏的故事……

高班长讲完,现场也是一片掌声。这时,继续训练的哨声响起,大家纷纷向自己驾驶的车辆跑去。

笔者跟着下士白东旭进了驾驶室。白东旭是一名新驾驶员,技术还不够过硬。驾车驶入灌泡水的泥泞路时,车轮掉进泥坑碾得泥水四溅。他一次又一次地加大油门,可车轮原地打转就是爬不出去,一时间急得满头大汗。

一旁的班长冯博文鼓励他:“拿出刚才听故事的劲头儿,向老班长学习,遇到困难别急躁,想法子!”白东旭灵机一动,拿出战备锹就地填装沙袋垫在泥坑,终于成功摆脱泥沙的纠缠。一脸泥水的白东旭笑着说:“知道我们为什么爱听战斗故事了吧,有意思,学东西,还提神鼓劲儿!”

评论